一位叫吴兴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期末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在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王立老师。问完我的成绩后,王老师给我出了一道选择题。让我从三个候选人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人。
第一个人,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第二个人,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很多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第三个人,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着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我选择了第三个人。
但我答错了。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第二个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第三个是阿道夫·希特勒,法西斯恶魔。
最后老师说,过去不等于未来。行动起来,下一个英雄人物就是你。
改变就在瞬间,自此,吴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年后,吴兴进入了年级前十名。
www.liushuye.com★讲故事、选材料的原则:深、新、活。
例如,有一次我主持著名作家王蒙的文学讲座。我从网上搜集了不少关于他的资料。1.王蒙20岁时就出版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举成名;2.他被打右派后下放新疆近20年;3.20世纪80年代复出当了文化部长;4.他勤奋写作,共写了1500万字的作品。这些资料都很好,到底用哪个,这让我犹豫不决。后来,按照“深、新、活”的标准想明白了。我的主持词是这样说的:
“在中国的作家中,王蒙是最勤奋者之一,他写下了1500万字的作品。古人讲:著作等身,我想请教大家,如果把王蒙的作品一本本码起来的话,有多高?”
观众:“1米5”,“2米”,“1米8”。
“我专门拿书做了实验,1500万字的作品,摞起来大约有1.7米,真正的著作等身啊!”
我为什么选用这个材料呢?第一,反映了王蒙的终身勤奋,意义深;第二,1500万字=1.7米,材料新;第三,现场互动,先提问,再回答,形式活。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王蒙也非常满意。
★精确的数字才能给听众带来联想,而模糊的数字经常会给听众带来疑问和猜想,让他的大脑分神。所以,在讲话中一定要用精确的数字。
例如,我在主持俞敏洪的讲座时,开场白是这样的:
俞敏洪老师是一只蜗牛。
这是他自己在多场演讲中反复讲的一个故事,他说只有两种动物可以登上人生金字塔的顶端:一种是展翅高飞的雄鹰;一种是坚持不懈、缓慢爬行的蜗牛,而俞老师就是那只蜗牛。他连考了三年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他1993年开办新东方学校,从教13个学生开班,至今走过了15年的路程。到2008年,他在37个城市办了分校,年培训150万人次,他本人又登上了中国财富榜的“金字塔”。
他还在攀登另外一座“金字塔”:他每年资助2000名大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他在扬州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他梦想中的私立人文大学正在筹备中。
俞老师是安装了电动马达的蜗牛,他今天上午在深圳演讲,1点钟刚刚到珠海,3点钟开始演讲,今天晚上还要到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去演讲。
★口诀化:归纳讲话观点的秘方
口诀化,是最常用的一种简化方式。比方说,“三军”、“四书五经”、“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五脏六腑”、“七情六欲”
洪昭光的健康讲座中有个著名的口诀:“三个半分钟”,很多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人记得特别清楚。
“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后再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
★口诀化的方法有四同:同字压缩,同音替代,同韵集合,同性相连。
★“一二三”讲话戒律训练。观点不能超过一个字,每个观点用两个事例进行说明,一次讲话不要超过三个观点。
★一字悟练习。每天把当天的感悟提炼成观点,把观点浓缩成一个字,再用50个字生动举例写下来。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训练。确定一个主题,列出所想到的十个素材点,以此训练发散思维。再从十个素材点中选出一个最有意义的素材点,以此训练收敛思维。列出为何选这个素材点的三个理由。
★全书总结:当从讲话的诀窍“一简二活三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