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向他营销,给他身份

[类别:营销策略] [更新:05-03 22:20:02] [浏览:6952 次]

    捷达回避了买车人的穷人身份,这就是对消费者身份的洞察。捷达找回的是购买者的自信,而不是产品怎样!

    案例二:“成功人士的选择”

    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成功,成功只是相对而言的。疯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成功,而李嘉诚可能认为自己并不是很成功,成功只是个心理感受问题。若用这个“高帽子”扣杀消费者,只怕消费者躲得更快,没有几个人敢戴这样的高帽子。

    广东人喜欢称呼顾客为“靓女”或“靓仔”,每每被人称为“靓仔”,我打内心里都会说对方在恭维我,我甚至把这种称呼视为礼貌用语。但是,不排除有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旦他接过了这顶高帽子戴上,就很容易开始接受商品。于是,这种“靓女”和“靓仔”的称呼在广东很泛滥,如同疯狂扫射的机关枪,总会有扫上的目标。

www.liushuye.com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他真实的身份,而是他愿意看到的身份。

    当你称呼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时,他可能面无表情;当你说他是不错的小提琴手时,他一定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因为他下了很大工夫拉小提琴,而琴技却很糟。

    当你夸索罗斯是金融奇才时,他可能怀疑你别有意图;当你说他是哲学家时,他一定欣然接受你的马屁。

    商家所扮演的,不是一面客观真实的镜子,而是一面“哈哈镜”,让消费者看到那个“自我”后会开心地笑,你就成功了大半!

    想方设法帮助消费者识别自己的身份,或者把你的商品对应上消费者某种身份,这就是对号入座营销的第一个要诀。

    【编后语】

    “对号入座”系列将解读:

    你的定位为何总是错位?

    假设让你卖药,你会怎么卖?

    如果你拿着药向人兜售说:“我的药是祖家传秘方、纯中药制剂”等等,对方一定会骂你,“你才有病呢!”

    成功卖药有两个前提:先弄明白对方是什么病,然后让对方确认自己有病。所以,卖药的功夫在“望闻问切”上和让人信服上,不在药上。

    这就是“对号入座”营销!关键点在“问诊”的“对号”上,而不在“抓药”的“入座”上,而传统营销的迷失就在于本末倒置,把焦点放在了“抓药”的“入座”上。

    如图所示:传统的营销(右半部分),关注的焦点是产品,商家的努力方向是和消费者就某商品“达成一致的认知”,当商家所认同的商品价值跟消费者达成一致时,消费者就可能达成购买,这就是菲利普·科特勒所赞赏的对营销的定义:“价值的传递。”很精确很简明,但这是一个不完整的营销概念,充其量也只能完成我们所说的“入座”问题。

    我们看到左边部分,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所谓“帮消费者识别自己”的部分,商家与消费者的焦点不再是商品,而是消费者自己。人们需要一个镜子来判别自己,而企业要做的就是适时出现的镜子。

    当商家与消费者对“消费者自身”有个统一认识后,消费者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了自己的身份、状态、情景、行为,不用你再兜售,他自然就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产品,这就如同医生已经帮患者确诊了是哪种具体病症,患者自己都会“抓药”。

    最完整的“对号入座”,是商家与消费者在产品和消费者自身两个方面达成共识,“对号”和“入座”问题都解决了,才是最圆满的营销方法。

    “对号入座”系列要实现的结果是:

    如果你是“某身份”,那么首选“某品牌”吧!

    如果你在“某状态”,那么首选“某品牌”吧!

    如果你想“某行为”,那么首选“某品牌”吧!

    如果你在“某情景”,那么首选“某品牌”吧!

上一页  [1] [2] 


《向他营销,给他身份》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