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贝塔斯曼的中国泥淖

[类别:战略前沿] [更新:05-02 11:09:34] [浏览:6670 次]

    同时,涉足出版的贝塔斯曼还在中国完全套用它在海外的出版运作模式。和作家大谈“买断版权”,这和国内普遍谈“税率”和“起印量”的做法迥异。“安妮宝贝的书,贝塔斯曼先捧200万元把版权抢了,但一本书卖20元,通过邮册直投和网站推荐,可能只卖出两万本。销售做不好,流动资金就被严重占用了。”如此“水土不服”的做法自然引起合作伙伴强烈不满,数家出版企业纷纷退出合作。

www.liushuye.com

    此外,“水土不服”的管理也让读者和员工对贝塔斯曼失去信任。

    “有一次宣传单上明明说购买一定金额的图书就可参加香港旅游的抽奖,询问电话打到连锁店,其回答却是没有这项活动,原来该活动是由邮购目录部门主办的。”按照集团传统,各子公司拥有各自的管理系统,中国区也是如此。然而各行其是的混乱状态相应产生,“市场部会把最好的书拿去招收会员,因为考核他的只有会员数量,如此一来销售部的人就抱怨,好书都白送了,销售额从哪里来。”

    新的危机也正从被贝塔斯曼放弃的网络书店方向席卷而来。2004年8月,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宣布收购金山卓越,趁着外籍企业介入调整的时间差,当当网一举超越卓越,将二者竞争推向白热化,而伴随着这两家网络书店巨头的激烈肉搏,网上购书的价格更加低廉,书库信息更加丰富,服务也更加优质。而这一切,都让贝塔斯曼雪上加霜。

    如果说“书友会”让贝塔斯曼中国由“双轮”变成了“瘸子”,那么,直营店则让这位巨人在中国彻底瘫痪。

    克里斯蒂安上任不久后,便把目光转移到经营直营店的战略上来,力图将在法国成功的直营店经验照搬到中国。

    2003年12月,贝塔斯曼与北京21世纪图书连锁公司合作,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全国性连锁书店,试图利用后者20余家大型直营图书连锁超市,突破中国限制外资从事图书零售的环节。在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去书店买书、看书早已成为人们不变的生活习惯。高书价、低房租也成为书店遍地开花的有利条件。

    然而在中国,这一切却行不通。“张冠李戴”的恶果很快显现出来。

    文化差异首先引起了直营店的“消化不良”。相比法国读者,中国读者却抵挡不了网络书店大折扣的诱惑。而要求针对市场需求推出热门书目的“书友会”和要求书种齐全的直营店发生了冲突。尽管统一采购降低了每本书的进价,但同时也迫使进货种类缩水。位于上海福州路的贝塔斯曼21世纪书店开业,所售书种不超过一万,而街对面的上海书城一下子就囊括了几十万种书。

    崩坍的前兆,从资金链的裂缝开始蔓延。

    中国的书价一般是国外的1/4,而门店的租金则与国外大中城市差不多,“当当网所有货品都是库存式管理,北京的库房在西南五环之外,每天每平方米才三毛钱。而贝塔斯曼在北京的直营店,每天每平方米支出15~20元。”从2005年开始,贝塔斯曼在中国的销售额开始缩水至几千万元,到了2006年,盈利更是几乎没有,其直营店高昂的成本支出,更是无时不刻不在折磨着它。

    贝塔斯曼试图作最后的拯救。2006年年中,无力支付高昂租金的贝塔斯曼接连关闭北京、杭州十多家连锁书店,转而以“店中店”的方式,与在31个城市有83家大型卖场的家乐福合作。但家乐福本身也自营与贝塔斯曼相似种类的图书,结果可想而知。

    2007年,一向以“出手果断结账快”著称的贝塔斯曼,开始变得犹豫,“本来一个月结账的,要拖上半年以上。”结账慢,说明资金周转不灵;拖欠款,则拿不到出版社的新书、好书——38家已进入恶性循环的21世纪连锁书店成了压垮这个庞然大物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8年6月13日,悲情弥漫,13年的登陆战,最后却变成了疲乏的马拉松长跑,这一天,贝塔斯曼宣布开始在中国的倒计时,最后时刻,定在7月31日。

    “尽管多年来我们在管理和财务上做了大量的投入,遗憾的是连锁书店目前的财务状况无法令人满意,也缺乏必要的规模效益,因此无法长期、持续地发展。此外,中国市场网络图书销售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也让我们看到二十一世纪图书连锁目前的业务状况无法适应这些变化,从而促使我们做出了终止业务这一最终决定……如果办理预付卡的会员希望退款,可以拨打呼叫中心的电话,通过现金支票的方式邮寄给会员。”

www.liushuye.com

    这是贝塔斯曼留给中国的告别信,言辞无奈而悲伤。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激活了中国出版市场,培训了一帮个体老板,结果自己死掉了。”目送贝塔斯曼离去的背影,有人留下这样一句注脚。

    链接:

    赫赫有名的贝塔斯曼集团

    创建于1835年的贝塔斯曼集团是世界四大传媒巨头之一,包括六个子集团:在全球拥有5500万会员的贝塔斯曼直接集团;欧洲最大电视广播集团——RTL集团(拥有23家电视台、17家广播电台);全球最大图书出版集团——蓝登书屋(在全球拥有150多家出版社);欧洲最大、世界第二杂志出版集团——古纳亚尔(拥有100多家报刊杂志和专业网站);世界音乐和行业信息市场领袖、美国排名第一的单曲唱片发行公司——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在全球拥有200多家唱片公司);欧洲最大传媒服务供应商——欧唯特服务集团(拥有包括世界第二大CD生产商和欧洲第一大CD-ROM生产商)。

上一页  [1] [2] 


《贝塔斯曼的中国泥淖》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