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公司治理:基于代理的战略管理模式

[类别:战略前沿] [更新:05-03 22:20:02] [浏览:6289 次]


  为了支持这些改变,Champion通过协作机制来改善跟工会的关系。它运用了同样的高度参与的社会技术方法来对所有公司职能的组织和管理进行再改造,其中包括了研究和开发。到1990年初期,公司围绕着市场进行了自身全面的重组,以顾客为焦点,构造出功能矩阵。薪酬体系跟文化改变的目标一致。在所有生产单位建立起以技能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来鼓励员工学习多种技能。公司全方位导入了分享成果的计划,把工会工人和管理层结合成模式化的目标共同体。

  通过了10年的改变,没有发生解雇现象,充其量是在工厂和公司的很多管理者不符合新的理念的情况下,把他们的岗位调换而已。

  至1997年为止,员工调查和生产型数据显示,Champion已经取得了文化的转换,跟“Champion路线”接上了轨。尽管如此,新任CEO Richard Olson面对一种令人不安的现实。虽然,公司在困难时期生存下来,而且若干关键指标显示,业绩也改善了(如生产量和质量等等),然而股东们并没有看到公司价值有很大的增长。Champion的股价不仅没有跟得上标准普尔500强的指数,而且跟不上行业内的公司的增长。

  代理人利益导向。从文化变革的结果来看,公司的文化变革缺乏股东价值导向。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是自上而下由经理人来定的。由经理人来确定公司跟股东建立何种方式的关系。包括全员参与公司改进活动,平等对待工人,等等这类关键的价值观也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跟所有其它公司不同,在对愿景的阐述中,没有对管理层施加一点的压力。

  案例中,顾问们运用了社会技术方法。看来这是要通过公司的社会环境来理解内部的代理人对主流社会的机会主义的态度和行为倾向。代理人对待机会主义的态度要看三方面。第一,代理人入职前受社会影响而形成的习惯倾向和价值观;第二,入职后对公司秉承的价值观、规则、惯例和科层治理机制的认同程度;第三,前两方面互动的方式和结果。“代理人的社会化与公司体制在反复的相互依存中发展,股东、员工(工会)以及代理人中每一方在影响对方的同时也受到对方的影响”(Moran和Ghoshal, 1996)。经过这样一种路径依赖的互动发展过程,无论是相互制衡或者互补,每个企业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态度框架”,这种态度框架反映了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英美模式的企业治理合约总交易费用是最小的。不同利益主体主要借助代理权竞争的外部化治理机制,来制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让经理人分享剩余索取权作为主要的物质刺激,来实现治理。然而,保持距离型融资的股东对经理人指引很少,这样犯错的机会就较高。

  Champion公司围绕着市场进行了自身全面的重组,以顾客为焦点,构造出功能矩阵。建立起遵循“Champion路线”的组织体系。的确,围绕市场进行文化变革能够借助外部治理机制的力量。美国历史所形成的市场体系完善、分工细化、股权分散等制度基础,使企业治理合约的外部市场化治理和产权界定具有高准确度。这无形中是对股东控制权分散,监管力度弱的补强方式。
 

www.liushuye.com


  但是,Champion文化变革的手段借助外部市场化治理机制,推动公司成员高度参与,依赖顾问咨询和财政刺激的程度远不能推动变化。从制定公司愿景和使命那一刻起,文化改变就应该是自发的,很少是有计划和有安排的。只有使文化植根于共同拥护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才有可能提出共同的愿景、使命与目标。

  在缺少股东参与的情况下,这种文化变革就是缺少公司价值(股东价值)导向,最终的结果就是失去股东市场的支持。

  案例中述及:“接下来的数年,Champion的管理层构建了其中一种最有效的组织开发的计划,这些有效计划我们已经见识了几十年了。”这说明这种组织开发计划具有历史性的路径依赖,它依赖于公司外部明显的制度变迁以及内部利益各方(案例主要是经理人和工会,而失去股东的参与)的不断博弈所形成的阶段性均衡,也是阶段性互补关系。这就意味着一旦基于某种(工会和经理人的)互补性体制形成,互补性制度就会使其对环境变化产生抵抗能力而拒绝变化。现在进行新阶段的文化变革中,为使这种互补性(均衡)状态改变,Champion公司治理结构会引进外部新的市场规则和内部新的协议来对参与人(工会和经理人;注意:缺乏股东参与)的信念、激励和公司绩效产生新的影响。当参与人对信息状态的判定(或者偏好)改变后,不会选择过去的互补策略进行文化改变,因为过去形成的互补均衡的策略可能在现在状态下不是最优的(事实上是工会跟经理人之间的基于罢工和调解之间的消极均衡)。那么不再沿用以前的策略,相当于过去的策略成了一种“沉淀成本”。改变策略往往是在现有条件下的制度创新,而这种重新选择(称为为Champion路线)不会回到形成现有条件状态的原路径起始点来重新开始,这意味着每一次参与人在改变自己策略时要受到原有策略所造成的沉没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改变策略又受到现有状态的限制,而每个参与人(工会工人和经理人)因应文化变革来追求各自利益、改变各自策略都会受制于这种现有状态,如此下去,公司治理模式的改变(包括这一次的文化转变)的经济效率越来越低,而不是越来越高。这可能就是Champion的业绩改善了(如生产量和质量等等),然而股东们并没有看到公司价值(股东价值)有很大的增长的潜在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在缺少股东参与,只有工会(员工)跟经理人两方进行文化转变的博弈的过程中,就没有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文化转变的主要考虑。而CEO不具备领导者的贤明,在折中与妥协的文化转变过程中没能掌好舵。

  确实,Champion公司在2000年初就被收购了。

  3. 小结

  在文化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初始阶段,如何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就成为文化转变在制度层面的安排要旨。可能的选择是让员工参与分享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相对于经理人的剩余索取权)。也就是说,员工(工会)和股东作为治理结构的参与主体,都可以对经理人员实施单独的控制行动。这样,在同一层级的机制下,治理机制不是关于控制权的最优分配模式,而是让控制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转移,控制权转移取决于阶段性博弈的具体结果。Champion公司的文化转变的类似结果是,全方位导入了分享成果的计划,把工会工人和管理层结合成模式化的目标共同体。但是,缺乏股东价值导向。

  讨论:两种模式的互补

  从上述分析我们已经看到战略管理模式在代理关系方面的综合性作用。在代理理论方面,股东价值和文化转变两种主张都同样是有说服力的。两者都从合理的观点来解决组织改变的问题。虽然运用其中一种典型的方法来进行改变是最容易而且是最自然的事情,但是正如已经讨论过的那样,没有一种方法能达成全部的管理目标。

www.liushuye.com

而如果能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互补关系,那么这两种模式的融和会是解决公司治理的新路径。就如之前的案例所描述的,Scott Paper公司在Dunlap领导下给股东带来了激增的利益,公司的股本在卖出公司的是那一刻等于仅仅几个月前Dunlap接手公司业务时的公司价值的3倍。但几乎没有疑问的是,公司的长期竞争能力并没有建立起来。Champion公司的文化改变战略同样不见得很有效:虽然公司变得更有效率了,但仍然没能为股东创造新的经济价值,这样的话公司也是不能长期生存的。确实,Champion公司在2000年初就被收购了。市场股本等于1981年它的CEO, Sigler推行文化转变时的市场股本的1.5倍。

  这两种方法的每一个都推动着管理层明确地或者意图上要取得某些目标。但是每种方法都有成本,而且常常是意识不到的。经理人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用一种方式去构建两种方法之间互补关系,使能够从每种方法中能得到好处,而又使每种方法的负面效果最小化。我们的目标是要将这些模式和它们有关的战略用一体化的方式整合起来,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这样一种理论将阐明不同转变方法之间的折中关系,将有助于确定权重选择和因果关系。如果经理们想要发展商业组织的话,这种整合是基础性的,它使组织体既能使股东满意,而又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上一页  [1] [2]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