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振华相同,小店成本低廉,管理简单,是很多小店老板拒绝“长大”的最主要原因。这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怎样增加利润。李振华的小店配备6名营业员,除了接待顾客、收银,主要工作就是“盘菜”。营业员不时翻捡、洒水,全天候保证新鲜度,挑出破损蔬菜低价处理,将损耗降到了最低。
www.liushuye.com此外,小店的优势还在于服务方面,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李振华的小店离公交车站不远,不少熟客在店里登记订菜,下班时直接来取菜,有的还要求送货上门。
由于经营方式灵活,小店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最快的反应。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李振华发现居民的消费能力有所下降,便悄悄调整了菜品的结构,增加了大白菜、包菜、土豆等低价蔬菜的供应,因此生意丝毫未受危机的影响。
与这种社区生活类小店不同,另外一些经营时尚商品或创意商品的小店,其优势不仅在于产品和价格,更在于“淘”的感觉。如果流水线化生产,不但降低了产品的价值,更失去了这种“淘宝”的乐趣。
在拒绝“长大”的同时,小店的店主们也在寻找着自己的扩张之路。最常用的方式,便是在保持现在小店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采取整体复制的方式,增加店铺数量。2009年,李振华在入住率较高的市郊新建小区开出两家连锁店。他要用这种方式,不断复制自己的小店生意。
做足“小”生意
即将大学毕业的小樊准备做点小生意自己创业。几经考察之后,她在成都市盐市口新中兴商城开起了一家小小的“挂面店”。
所谓“挂面店”,其实就是一张长度仅1.3米左右的小货柜,真正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店面。
虽然这样一个货柜标出的转让价格就达到1.6万元,每个月还要支付数千元的租金等其他费用,但这里每天汇聚的大量的年轻女性让小樊看到了其中蕴涵的商机。
经过几年经营后,前卫、时尚的服装、饰品已成为盐市口新中兴商城的招牌。走进新中兴,最令人注目的是走廊靠墙两侧的一排排货架,商家口中俗称为“挂面”。几十厘米或者一米左右的“挂面”上,项链、耳环、手镯、手机链……林林总总的小饰品密集地挂在上面。
石丽洁经营着一块长1.2米的“挂面”,对面就是商场里一家10多平方米的服装商铺。“说实话,还是‘挂面’生意好做。”相比“挂面”,商铺租金更贵,转让费也要10万元左右,而“挂面”转让或者出租一次性投入也不过5万元左右,因此更多的商户愿意选择“挂面”。
“来这里的人,买小玩意的比较多,小玩意本身利润就不是很大,如果在铺面上投入太多的话,那利润就更薄了。”石丽洁透露,自己在这里已做了两年半生意,卖的耳环、项链、手镯等在新中兴里面算中等,起初花了六七千元资金,不到半年就收回了包括转让金在内的所有成本。“一串毛衣链,在荷花池批发的价格在10元左右,在这儿一般要卖20元以上,至少要卖15元,对半赚。”她说,除去铺面的租金,每个月基本上都能有六七千元的利润,遇上节假日等销售旺季,月利润可以突破万元。
“挂面店”可以说是小店经营智慧的一种极端反映。对于每一个小店的经营者,无论其营销手段有怎样的差别,要做好小店生意,最根本的一点都是相同的,就是做足“小”生意,一方面尽可能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把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到极致,用最小的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为了做足“小”生意,小店的经营者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拼店”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位于广州某个古老骑楼上的Playground就是一家典型的拼出的小店。这种“拼店”不同于合伙,几个店主将自己的创意产品汇集在一起拼成小店,各自赚取自己商品的利润,除了共同使用同一家店铺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老板。这种“拼店”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每个经营者分摊的租金,并且同类产品的组合也使小店的经营内容更丰富,更具竞争力。前段时间流行的“格仔铺”,正是这种“拼店”的形式极端化的体现。
除了降低成本之外,小店的经营者还尽力拓宽利润来源。成本低、获利快、资金回收迅速,是小店老板选择产品的重要标准。石丽洁的“挂面”小店便专抓这种短期的生意,赶在换季时节,她进来一批围巾手套,每天至少能卖200~300元,而眼看气温逐渐升高,她的“挂面”上,又早早挂上了太阳镜、遮阳伞等夏令商品。
www.liushuye.com联盟时代?
与“挂面店”的“小”生意相反,一些小店的店主开始尝试用抱团经营的方式,将小店做出规模效应。
2009年春节刚过,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附近某商业街的一批小店老板们已经开始了今年的第二次聚会。商业街附近的一家茶楼中,几十名小店老板占据了半个店面,桌子被围拢在一起,上面摆满了《瑞丽》、《时尚》、《昕薇》等一本本翻开的时尚杂志。
这样的聚会,这些小店老板们大概每月都会组织一次。
聚会的内容大多是研究最近的流行趋势与热门产品,并交流手中的货源信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联盟”的概念,但这个自发形成的小店联盟,已经在观音桥商圈里真实地存在。
小店联盟的形成,起源于分散经营给这些小店带来的困境。这些小店老板们,大多是分散在商圈附近的小商户,从2004年起,随着商圈的升级改造,几个大型卖场相继进驻,使这些小店生存环境日益艰难。
搬进了新建的商业街后,这些小店老板们开始抱团寻求出路。商业街定位于以经营女性时尚消费品为主,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营商品,打造整体的经营风格。与大型卖场不同,小店的优势在于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对流行趋势的反应速度,以及那份“淘宝”的乐趣。为此,几十家小店的老板经过商议,各自确定了自己的主打风格,日系风潮的甜美、韩国流行的优雅、波西米亚的风情、欧美时尚的浪漫……不同的产品类别,使每个小店既统一互补又特色鲜明,不但避免了产品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还迅速聚集起人气,使商业街在附近几大卖场的包围下具有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随着合作的深入,小店联盟的商家们很快意识到,这种“联合”的优势还体现在经营的方方面面。时尚小店需要紧跟流行趋势和顾客需求,在联盟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这些相关信息;而寻找优良的进货渠道和尽量降低进货成本是小店提升利润的关键,有了这种联盟之后,大家可以交换手中的进货渠道,并按照进货品种和地点组织统一进货,极大地降低了每个小店的进货成本。
规模与经营品种的有限曾经是阻碍小店发展的重要难题,个体的分散经营很难形成足够的人气。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店经营者,开始用各种形式的“联盟”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杭州市武林路铭店楼商业街的服装租户们从2007年起就开始尝试抱团经营的模式。尽管每家小店分属不同的主人,但他们在进货总体风格上尽量靠拢,都以时尚类为主,同时采取错位经营的策略,从年龄层次、商品价格上寻找各自不同的市场。而在厦门禾祥西路,随着沿街店面租金的上涨,经营服装的一百多家商户们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集体搬进了旁边的一条岔道,很快形成了一个一万多平方米的服装城。
除此之外,时下流行的各种打折卡、联盟卡、优惠卡也是小店联盟的另一种形式。2008年6月,武汉市司门口商圈一百多家商户自发组成了一个联盟,发放了联盟优惠卡,持卡用户在这一百多家店消费都可享受约定折扣。为实现捆绑促销的目的,降低营销成本,越来越多的小店青睐加入各种“折扣卡联盟”,记者了解到,到2008年底,仅武汉的网站、商圈商户推出的联盟卡就有20多种。
尽管大多还都是属于自发、松散的状态,但各种小店联盟抱团经营的方式,已经成为小店发展强大的推动力。而城市改造的加速,也正给这些小店联盟的形成提供着最有利的环境。每一个新的商圈、商业街的建设,都是小店经营者一次天然的联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