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开小店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所青睐的创业方式。宁开小店不开大店,生意似乎一夜进入小店时代。
每个人都有一个小店梦。
小店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生意。
手绘的古典电话机、铺着厚厚褥子的座椅、镶着花边的藤箱、带罗马数字的挂钟、叮当作响的风铃……凡是女孩子梦想的东西,都被店主张永红一一搬回小店。几年前,她的身份还是一名普通的白领,而现在,她的“千雪韩国饰品”已经在北京开出两家分店。
曾有媒体做过调查,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上海80%以上的白领都有自己开小店的愿望。每个人都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而开小店,似乎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实现的创业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店梦。而在我们身边,正有越来越多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生意是一种生活
2009年早春的一个清晨,通透的阳光照在山东省青岛市四流南路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里。早上十点,陈婧的小店“小礼工坊”从容地打开了大门,她打开电脑,一边修改着最新的设计图样,一边等着顾客到来。
大学毕业后,陈婧在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起了这家创意礼品店。她选择了便签本这一产品作为市场的切入点,店里所有的便签本都由她自己设计,采取订单式生产的方式,可根据客户的需要印上企业的品牌名称和企业文化。
开业一个月的时间,除零售外,陈婧已经接到了两笔企业订单。至于要赚多少钱、要发展成怎样的规模,现阶段的陈婧没有想很多,她说,她只是在享受,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开小店为何如此受创业者青睐?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创业者选择开小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小店没有太高的门坎。它只需要一个店面,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即可开始经营。不需要技术、厂房、设备,因此投资相对较少,对创业者的个体素质也没有硬性的要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经营的项目。
其次,小店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从传统的餐馆、百货店,到流行的时尚生意,从社区楼下的小卖部,到都市街头的酒吧、会所,小店可以容纳几乎所有的产品、项目与经营形式,适应不同创业者多元化的选择。
第三,小店在经营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独立经营,也可合作创业;可朝九晚五,也可仅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可关起店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可送货上门方便顾客,无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能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第四,小店转型简单。由于投入少,成本低,一旦项目不再适合市场的需要,或是发现了新的商机,马上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经营方向,极大地降低了经营风险。
正是由于小店具有这些适合小本创业者操作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尤其是初次创业和兼职创业的投资者,选择了这种方式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小店经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创业模式。
与传统的小店经营者不同,现在的小店老板当中,开店的目的和形态更加多元化。
虽然传统的生存型创业者仍然存在,然而现在吸引很多小店老板走上开店道路的,与其说是小店带来的利润,不如说是小店带给他们的那种生活状态。他们当中,很多在开店前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但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小店老板看似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吸引着他们,他们开店,不仅是为了利润,更是为了追求一种自己所向往的状态,而选择的项目也大多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还有一些经营者,可以称为体验型创业者。他们开店,是为了进行一种创业的实践,积累经营经验和人脉关系。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些特殊项目尤其是创意类项目的经营者,他们通过开店,不断检验和完善着自己的产品、服务,并从这一过程中寻找更好的市场推广途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小店经营者,在心态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体验着开店的艰辛,也享受着开店的乐趣,小店是他们的生意,更是他们的生活。
www.liushuye.com百变的小店
法政路算是广州难得的一条安静别致的小街道,车流不多,两边皆是繁盛林木,而这些林木后散落着一些保存完整的老洋楼。叶旋的“愫心小筑”私房菜馆就开在这里的36号。但是若非你细心查找门牌,轻易不会发现这家如藏在深闺的二楼私房菜馆。
叶旋的朋友之前在马路对面开有一家同样名为“愫心小筑”的咖啡馆,利用咖啡馆的客源,她将私房菜馆开进了自己家里。
菜馆走的是纯粹的私房菜路线,没有招牌,躲在住宅楼里;没有菜单,只相信师傅手艺;小本经营,共三间房,每晚每间房只做一桌,提前半天以上订位。整间菜馆工作人员不多,正厨只有一位,叶旋自己身为老板,也是其中最称职的服务员。在这里就餐,就像在朋友家做客,这种完全区别于传统餐馆、酒楼的氛围很快让“愫心小筑”有了一批稳定的顾客。
与这家家庭菜馆相类似,四川成都的王凯在自己位于成都市天仙桥“流星花园”小区的家里开起了一家别致的住家旅馆。小巧可爱的套房经过他的精心布置与装饰,再购进一些相关的日用品,一个家一般的小旅馆就有模有样了,取名“小资空间”。小旅馆虽然只有二十几平方米,但比起一些酒店的标准间却是大多了。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你可以做饭,甚至做一顿火锅也没问题,也可以打开音响,跳一曲探戈,或者就在楼下租几盘碟子,来一场电影的盛宴,再或者来点香熏,洗一个舒适的泡泡浴……总之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完全放松。再加上小旅馆位于居民住宅小区内,可以最大程度地体验当地民风民情,很受来成都的游客和公务出差人员的欢迎。
在这个追求个性与特色的年代里,小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而有了更多的变化。一些经营者将小店开进家门,而开在写字楼中的楼中店,也成为小店老板的新宠。这些“家中店”、“楼中店”,与传统的临街铺面相比,不但租金低廉,还有它自身的独特魅力。店里经营的商品大多颇有特色,其平和、舒适、无拘无束的销售氛围也颇让顾客们动心。
除了经营场所的变化,小店的经营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在位于重庆解放碑一家写字楼中的二手物品寄卖店“旧爱新欢”中,店主张薇告诉记者,二手寄卖的经营模式,其实是顾客与顾客之间的交易,而自己只是充当了一个中介和服务商的角色。而记者在附近看到,还有一些手工小店,采取体验式经营的方式,顾客可以在店里进行DIY制作,与同样的爱好者交流。
拒绝“长大”
不到50平方米的小店内,蔬菜、肉类、鱼类、速冻食品、干鲜调料等一应俱全,仅蔬菜就有50多种。虽然一公里外就有一家大型超市,然而李振华开在上海某社区内的生鲜超市,把原本到大超市买菜的社区居民成功“截留”,日营业额可达6000~10000元。
随着生意的发展,李振华已经积累起一定的资金和经验,这时,开始有商家找上门来,请他做某一畅销品牌的区域代理。
这样的机会,李振华已经遇到过几次,然而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原因是,他不想放弃这种小店经营的模式。
“做代理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存在着更多的风险,不如开小店踏实。而开小店积累下来的经验,换一种方式也未必可以借鉴。”
李振华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小店经营者。由于规模和经营方式的限制,小店在扩大经营上的困难,一直是这种经营方式最大的不足。然而现在的小店店主们,很多已经有了扩张的能力,却坚持着小店经营的方式,拒绝“长大”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