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教育漫话》读后感

[类别:报告] [更新:05-02 11:11:14] [浏览:6596 次]

《教育漫话》读后感提要:我们人类的本性有种倾向,就是耽嗜肤体的与现实的快乐,极力避免痛苦,但是这种惩罚的方法不独不能克服这种倾向,反而可以给它鼓励,增加它在我们身上的力量

更多 精品 源自 试题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哲人约翰.洛克的这句话让身为教师的我身心震撼,他提醒我这个从事教育的人,有没有以严谨态度教学、有没有体会自己时刻应如屡薄冰、时刻应战战兢兢。于是就在这个暑假拜读了这位大思想家的着作《教育漫话》,

  正如译者傅任敢先生所言,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好些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下举例一二与大家共勉:

  趁早: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对于这一点没有及时加以充分的注意;精神在最纤细、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

  “自然”很明智地舍不得做父母的人无不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那种自然地爱一旦离开了理智的严密监视,就极容易流于溺爱。他们爱护自己的子女,这个原是他们的责任,但是他们常常连子女的过失也都放纵不管。固然,子女的行为是不可加以干扰的,他们对于一切事物应当可以运用一已的意志,而且他们在婴孩时代也做不出什么重大的坏事,所以他们的父母总觉得子女的过失可以放纵,没有危险,子女执拗一点,也以为很合乎孩子的天真的年龄。但是对于一个溺爱子女的、对子女的恶作剧总是一味原谅不去改正、说那是一件无关宏旨的小事情的父母,梭伦的答复最好,他说:“不错,但是习惯却是一件关系重大的事情啊。”

  消沉:如果儿童的精神过于沮丧;如果他们因为管教太严,精神过于颓唐,他们便会失去他们的活力和勤奋,这种情形较之前者更坏。

  因为放荡的青年,都是生龙活虎一般,精神十分饱满的,一旦走上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心情沮丧的儿童就不然了,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郁的,很不容易振作起来,极难作出什么事业。要避免这两方面的毛病,那是需要一种巨大的技巧的。如果谁能找出一个方法,一方面使得儿童的精神安易、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他抑制自己对于许多事物的欲望,而接近不惯的事物,他便能调和这种表面的矛盾,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

  鞭挞:普通对于儿童有一种贪便取巧的惩罚方法,就是鞭挞儿童,这是一般都是所知道的或想到的管理儿童的唯一工具,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因为它有两种流弊。这两种流弊,对它左右夹攻还能不使它失去效力。

  第一,我们人类的本性有种倾向,就是耽嗜肤体的与现实的快乐,极力避免痛苦,但是这种惩罚的方法不独不能克服这种倾向,反而可以给它鼓励,增加它在我们身上的力量,那是发生一切邪恶与罪过的根源。第二,这种惩罚自然会使导师盼望儿童去爱好的事物反而遭到儿童的厌恶。第三,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第四,假如管教到了极度严酷的地步,也可以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是接着来的常是更恶劣更危险的心情颓丧的毛病。

  奖励:我们想www.liushuye.com使儿童变成聪明、贤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用。反之,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

  凡是拿苹果、糖球或者别种为儿子所喜爱的东西去使儿子念书的人,他就是认可了儿子对于快乐的爱恋,是纵容他所应该用尽全力去看来的危险的嗜好。你对于儿童的嗜欲,一方面尽管加以制裁,他方面却去给他满足,那是决没有希望教会他克制自己的嗜欲的。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贤良的、聪敏的、有德行的成人,他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嗜欲,凡遇理智所反对和责任所要求的时候,他应该抑制看书对于财富、服饰、饮食等等事物的欲望。但是如果你要他去做点该做的事,便用钱币去酬劳他,见人念了书,便拿些甘美的食物去报酬他的辛苦;你要他完成一点小小的课业,便去许他一些镶着花边的围巾、漂亮的新衣。那么,你提出的这种种酬报的意思岂不是说,他应该以这些好东西作目标,鼓励他去想望这些东西,使他习惯于把自己的快乐放在这些东西上面吗?因此,奖励与惩罚是应该采用的,只是应该选择适当的奖惩方法。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长久的影响。


更多 精品 源自 试题

《《教育漫话》读后感》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