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物管与礼仪--读《礼仪知识》书本的心得

[类别:体会] [更新:05-02 11:27:07] [浏览:6564 次]

物管与礼仪--读《礼仪知识》书本的心得提要:我们物业工作人员与业主或有关单位人员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是重要的日常事务。我们要常怀有“礼”之心,行表“礼”之仪

源自 物管手册

  物管与礼仪--读《礼仪知识》书本的心得

  不久前幸得一本有关礼仪知识的书,读后静思,颇有一点感触,或曰心得。礼仪的内涵相当丰广,难以穷尽,只是结合物管工作有所点滴感悟,所以谓之浅得。恰逢公司举办读书心得展示活动,不揣浅陋将之写出一二,以与同仁们一道交流探讨,共享读书之快乐。

  “礼”字的核心意义是尊重,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敬人。这里所讲的人,既包括了被“礼”的别人,也包括了施“礼”的自己,这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在人际交往中,礼敬他人也就是礼敬自己,反之,不礼敬他人也就不会为他人所礼敬,其结果就是不礼敬自己。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这个道理,那就很难做到礼敬他人。

  我们做物业管理工作,首要的任务是把自己的工作性质定好“位”,只有定性准确,才可能把握好自己工作的准绳,进而使工作得心应手顺势而为。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质的工作,而我们服务的主体对象就是业主,我们自身只能是主体对象的从体。离开了主体,哪里还有什么从体存在?这就是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业主是物业管理行业和从事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生存条件和衣食父母。因此,与业主打交道怎能不一个“礼”字当先?!尊重业主礼敬业主,是对我们职业操守的起码要求或基本要求。

  有些员工以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是一些琐琐碎碎的事务性的事,如接待、巡检、记录、修补、收费等,经常要与业主直接打交道,由于立场不一,想法不同,利益不同而发生矛盾,或因对方有不妥之言行而发生争执,所以情绪激动而没有做到“礼”字当先,或认为对方无礼在先自己就可以不必拘泥于一个“礼”字。这是很有问题的肤浅认识。正因为有了这种错误认识,有些员工做事就不那么负责认真,马虎敷衍,拖沓搪塞,冲动激烈。虽然有些工作在做的时候不会与业主直接面对面地打交道,但是这些事是会让业主间接地感受到或直接地接触到的,事做得好与坏,业主们自然会有所反应。他们自然会感受到做事者对他们是有“礼”还是无“礼”,是尊重还是不尊重。其结果是不难预料的。所以,我们物业工作者对业主不仅要当面有礼,而且要事事有礼时时有礼,才能立于不毁之地。

  有些员工与业主的交往中,常常以为自己在理就忽视了应该有的礼仪。这也是一种对待礼仪的误解。自己无理时对业主要有“礼”,自己有理时更要对业主有“礼”。理不能压“礼”,理只能顺“礼”而成。否则,有理无礼,反成无理。这样的教训实在不少,道理也许正在于此。我以为有理无理都要“礼”当先。“礼”字当先,可以使有理更令人信服,使无理得到纠正,何乐而不为。

  由此,又联想到一个至理:“礼”必须发乎于心。只有发乎于心,才能时时事事,对业主“礼”字当先意存敬重。“礼”字才能自然天成,而且不流于生硬刻意,进而达到和谐共融之境地。否则,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既不利人又不利己,只能品尝到损人损己的艰涩苦果。

  “礼”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如何体现?那就是“仪”的职能了,“仪”是“礼”的表现形式。没有“礼”的实质,也就没有“仪”的形式,它们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通俗地说,“礼”为里,“仪”为表,它们的关系是表里关系。“仪”这种体现“礼”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因事因时因人因地都会有所不同,难以一一详述。但总的原则是恰到好处,既不可过于地刻意、也不可粗疏随意,要把握好分寸拿捏好火候,总之应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过犹不及或意犹不及都是不可取的。如何把握拿捏,这就要在实践中揣摩和积累了。

  我们物业工作人员与业主或有关单位人员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是重要的日常事务。我们要常怀有“礼”之心,行表“礼”之仪。“仪”是我们物业不可或缺的形象标志,某种意义上说,“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物管企业的形象,甚至决定我们物业企业的生存命脉和发展前景。虽然仪是表象、形式,我们却必须高度地重视它和关注它,使之发挥出应有的良好作用。一切轻视它忽视它的态度或心理都是不可取的,亦是有害的。例如我们的管理人员,如果对人态度冷淡、做事马虎敷衍、遇事激烈冲动;我们的保安人员,如果衣着拉里邋遢、举止流里痞气、言语粗俗不堪;即便主观上强说自己具有“礼”人之心,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只能给人以强词夺理之感。上述不良之举,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将自身的人格贬低到下等之流。反之,工作态度严谨、做事认真踏实、遇事沉着冷静、待人热情周到、衣着整齐洁净、举止英武潇洒、言语文明谦恭,这些优良作风自然而然地就把对别人的尊重之心“礼”人之心溢于言表之外、体现于言行之中,必然会为他人所信服和由衷地接受。可见,良好的适当的“仪”的表象形式对于体现“礼”的内涵是多么的重要和必须。有人以为形式无关紧要可有可无,这也是一个严重的误解。试想,一个人说他如何如何地爱国,可是当奏国歌升国旗时,他却不起立不行注目礼,甚至于“顾左右而言它”,怎能令人信服他的爱国之说?

  当然,如果只追求“仪”的表象形式,不注重“礼”的内涵实质,就会落于形式主义的泥淖,给人以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表里不一的恶劣印象,实为不智不实之举。我以为,只要真正从“礼”的实质意义出发,“仪”的表象形式才能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也才能发乎自然存乎于心动之以情。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之史可谓源远流长。自古至今,“礼”都是归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故古有以礼治国之说。可见,礼在古代之重要性非同小可。现在也有人提倡以德治国,其实质就是作为以法治国的有力辅佐,起到法所不能的巨大作用。前面说了,礼的实质意义是尊重,也就是敬人敬己。“仪”的实质意义是传递表达“礼”的内涵,也就说要有必要的形式和方法。这都需要人们进行学习和修养,不读书不身体力行,是难以达到“礼”之最高境界的。所以,我们要加强文化修养,更要注重道德修养,通过不断地努力修养,才能使我们的礼仪水准达到新的境界,使我们的物管工作更上一层高楼。

  多读书、读好书、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必当受益无穷,幸及终生.读书浅得,仅言于此,以期达到共同交流提高的愿望。


源自 物管手册

《物管与礼仪--读《礼仪知识》书本的心得》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