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友之道--《论语心得》读后感提要: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辨别好朋友和坏朋友呢?论语中讲到:平和的、谦逊的、团结他人的人是值得我们去交往的好朋友
更多精品来自 保安浅谈交友之道--《论语心得》读后感
翻开《论语心得》,让我有种沐浴之后清凉的爽朗和清新,心灵上慰藉和滋补,受益良多,在看到交友之篇时,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和一件事……
自从大学毕业后,就踏进了社会,许许多多的社会化的现象让我有点无所适从。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朋友呢?
在论语中,对朋友有明确的标准,所谓: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那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呢?在此,我以一个现实而极端的实例来分析交友之道:
我儿时的一个同班同学,我和他直到初中都是比较好的朋友,他的英语特棒,在考高中时,以我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在高一的暑假里,同村的几个在苏南打工的老乡受到了当地人的污辱,愤而想以此来报复以平息心中的怨气,而他就为了哥们义气,一帮人来到昆山,打起了群架,在混战中将对方的一个人砍成重伤,由于社会影响比较恶劣,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判了五年半的牢狱之灾。其实,正所谓造物弄人,我和他都在苏州,只不过我和他之间隔了一堵厚厚的墙。我在苏州求学,他在为他的冲动付出青春!更是让人心酸的是:最疼他的奶奶在他刑满释放的前两天过世了!他奶奶临终前还一直念叨:杨子,杨子,杨子……可惜的是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说到此时,他长叹一气,双肩在抽搐着,话中带着哭声,几乎说不出话来……
之后,在苏州逗留了几天,未能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回去了,送他的那天,我不知道和他说什么好,看他远去的背影,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为他祝福:一路走好!
上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回想如果他当时不去该多好,一个在我们父辈眼中看来成绩如此优秀的孩子肯定会成为他日的栋梁之材,可如今……
我不想多说什么,但我想说的是:那些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我们近而远之,那些优柔寡断的人我们应该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而那些心术不正、心怀鬼胎之人,我们更是要避之。在中国古代像孟母三迁这样的典故比比皆是,在此就不详说了!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辨别好朋友和坏朋友呢?论语中讲到:平和的、谦逊的、团结他人的人是值得我们去交往的好朋友!可能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客观限制,在短时间内或者分隔两地的朋友,我们也无法辨别好与坏,这一点在论语中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理性的人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人也是值得我们去值得深交的朋友!
在此我还想补充一点,交朋友时要注意三个原则:不要抢话说,不要有话不说,不要闭眼瞎说!因为再好的朋友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朋友之间的这种尊重,好好地道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就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快乐去面对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