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责任消费时代的企业战略创新

[类别:战略前沿] [更新:05-02 11:12:16] [浏览:6471 次]

    编者按:

    当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强大,当网络民意动辄可以将一个企业毁于一旦之时,企业已经不能简单地重复建立在有形产品基础上的管理要素和方法,企业必须及时进行战略创新和模式创新,努力使自己的经营活动“赤裸化”、“透明化”,尤其是要敢于直面来自网络的各种管理挑战。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自身的“软性要素”,诸如企业声誉的投资与管理,已经成为能否在网络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首要条件。对企业而言,声誉的丧失不仅意味着作为声誉投资的沉淀成本失去了,而且与此相匹配的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大大受损。

    任何声誉事件都可能演化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企业应该把声誉管理作为重要的战略问题来对待。声誉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战略创新与经营管理的重要价值是什么?在企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如何加强声誉管理?如何建立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专题中获益。

    在新消费时代,良好的声誉对于企业来说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企业声誉战略已经逐渐替代单纯的品牌塑造开始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声誉与企业生存有着怎样的关系?声誉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战略创新的价值何在?

    文/刘光明牛志松

    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企业声誉研究所分别以美国和英国的企业声誉排行榜中的企业为样本,考察了声誉排名公布前企业市场业绩对声誉的影响,以及声誉排名公布后声誉对企业后期市场业绩的影响。两国样本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在进行声誉调查之前和声誉调查期间,企业资本市场的业绩会影响企业的声誉排名,因此,责任消费时代,应当把企业声誉研究作为企业战略创新的重要内容。

    1996年斯特恩商学院的名誉教授查尔斯•丰布兰(CharlesFombrun)明确地给出了企业声誉的定义:“企业声誉是一个企业过去一切行为及结果的合成表现,这些行为及结果描述了企业向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出的能力。”企业声誉理论和声誉管理在最近几年间开始融入主流管理学。

    企业声誉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社会上公认的信用和名声。企业声誉好则表示企业的行为得到社会的公认好评,如恪守诺言、实事求是、产品货真价实、按时付款等;而企业声誉差则表示企业的行为在公众中印象较差,如欺骗、假冒伪劣、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故意拖欠货款、拖欠银行贷款等。

    企业声誉是企业无形的资本,较高的声誉是企业立足市场求得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规范商业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社会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因此,在现今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塑造企业良好的声誉是企业应当提升至战略高度来考虑的问题,也是为企业生存开辟道路的核心问题之一。

    新消费时代与企业声誉

    消费者即与市场产品发生交换行为的人或组织,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个体消费者与消费团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意识、生活态度的变化,当今市场已经逐步步入一个由责任消费引领的新消费时代。责任消费时代,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让消费者拥有话语权的时代,它开启的是一种新的顾客与企业间的消费互动方式。在责任消费时代里,个体消费者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责任理性和社会关怀,他们不会或者极少会去购买一个污水排放不达标、排放物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内部员工常常抑郁得跳楼自杀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哪怕其产品质量过硬,且物美价廉。

    同时,不仅仅个体消费者有此决定权,团体消费者也担任着这个新时代里不可或缺的责任消费角色。公司、组织、政府都很少会去选择与那些不负责任的厂商合作,从而使自己陷入社会舆论的旋涡中去。作为消费群体一个部分的企业上、下游合作者,同样会去考虑一个企业的社会形象并选择与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继续合作才能使自身不会受到来自社会舆论与政府政策的压力。

www.liushuye.com

    厂商与消费者的互动方式从过去单一的厂商主导,逐渐演变成当今新媒体“搭台”、消费者与厂商共同“唱戏”的局面。消费者不再是单方面的市场习惯接受者,而厂商也不再能简单地支配市场运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使厂商们开始更加关注消费者,而消费方式的改变、消费理念的革新甚至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环境的健康、科学、和谐发展。

    责任消费是一种消费心理与消费态度,也是一种新型的消费理念与形式;责任消费是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的实现方式,也是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动力;责任消费不是不切实际地买高价,是健康消费的理性行为;责任消费不是虚伪的道德姿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功;这样的消费方式并不是虚幻的“绿色乌托邦”,而是可以切实体现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如购买节能灯泡一样的具体小事。

    对于依赖消费者选择而生存于市场中的企业来说,在新的消费时代中,应当更加重视企业战略调整,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塑造并维护企业声誉,适应新的市场选择需求。企业声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即企业声誉主要受到消费者情感导向的左右。

    在消费者开始左右市场的新消费时代,良好的企业声誉对于企业来说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

    第一,企业声誉可以增强其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面对的是生产者、竞争者和消费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市场,企业的声誉、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以及服务质量的好坏是由消费者作出评价的。只有赢得顾客,才能占领市场。

    第二,企业声誉可以提升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

    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总是相辅相成的。对企业而言,声誉的丧失不仅意味着作为声誉投资的沉淀成本失去了,而且与此相匹配的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大大受损。声誉受损越大,企业受到的惩罚也就越大。

    第三,企业声誉可以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融资是企业创立和发展的起点。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融资活动。特别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由于销售额逐年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生产流动资金,需要购买新的机器设备或扩建厂房,这样企业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往往会超出自身的积累规模,如果仅靠企业的自我积累而发展,就会失去发展机会,抑制企业发展壮大。因此融资能力的强弱,就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企业声誉又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基础。

    第四,企业声誉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生产环节以外的所有成本,包括人们进行交易时交易双方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所花的金钱。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声誉可以减少或节省交易成本。比如两个有声誉的企业之间达成一笔交易,可以不必费时费力讨价还价,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可以不到公证处公证,可以不必担心对方不履行诺言,可以不必对簿公堂。总之,由不信任导致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费用都省了,交易成本节约了,企业的经济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也就是说,良好的声誉是企业的一张王牌,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决定着企业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在新消费时代中,企业要树立重视声誉的经营理念,在声誉的创立、保护、提高上下工夫。当声誉与企业眼前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要把声誉放在首位,以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来换取企业长远的利益。

[1] [2] [3]  下一页


《责任消费时代的企业战略创新》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