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黑天鹅式生存

[类别:战略前沿] [更新:05-02 11:11:34] [浏览:6571 次]

当蝴蝶扇动翅膀的时候,人们知道会发生什么:可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引发一场风暴,或按爱德华•罗伦兹最早的说法: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但当黑天鹅扇动翅膀的时候,人们知道会发生什么吗?反正我知道,人们将什么都不知道!或者换一个说法:一切皆有可能。

    在发现澳大利亚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

    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无论是对股市的预期,还是政府的决策中,黑天鹅都是无法预测的。“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的雪灾,都是如此。

    生活中,随机性到处可见,在资本市场也是一样。人们总是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不可预测的事件;即便是精于算计的专业人士,也难保不被随机性愚弄,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顺应这种不可知的未来。

    黑天鹅之谜

    蝴蝶和黑天鹅,都是比喻难以预测的未来,但看待世界的角度却完全相反。

    先让我们仔细体会其中的区别——

    蝴蝶效应用一首西方民谣更容易表明它的机理: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学术一点说,混沌学中的蝴蝶效应,是指非线性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系统连锁反应后难以预料的后果。

    而“黑天鹅”效应呢?正如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所说:

    请想象一下在1914年的那些事件发生的前夜,你对世界的理解对于你猜测接下来将发生什么能有什么帮助。(不要拿无聊的高中老师填进你脑子里的马后炮理论作弊)。希特勒上台和后来的战争呢?前苏联剧变呢?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以及更出乎人们预料的随后复苏)呢?风潮、流行、时尚、观念和艺术流派的兴起,所有这些都受到黑天鹅效应的影响。实际上,你周围几乎一切重要的事情都逃不过。

    黑天鹅效应,按我的理解,既不属于线性事件,也不是非线性事件,二者都可以归入决定论的范畴。黑天鹅是指非决定论事件。黑天鹅效应,就是非决定论效应。

    所以谜底是:蝴蝶暗指决定论;黑天鹅暗指非决定论。

    信息革命与黑天鹅坐庄

    我发现一个奇特现象,每到文明转型期,人类就“风水轮流转”般地在“蝴蝶”键和“黑天鹅”键间来回切换。

    在第一次浪潮中,人类之手按在黑天鹅之键上。

    从逻辑上看,前现代的黑天鹅,具有“蝴蝶——黑天鹅”不分的原始特征。比如宙斯,立了许多规矩,不让别的人乱搞女人;但他自己总是在那座叫奥林匹斯的山上乱搞女人。这时“决定非”与“决定是”是一体的。决定者的行为,是非决定的。可见宙斯是心物一元的。

    前现代性的特点是心物一元,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不分,表现为宿命论。人的命运由神来定。

    在第二次浪潮中,人类之手按在蝴蝶之键上。

    现代性的特征,是人决定自然,人决定人。笛卡尔通过心物二元,启蒙了这种现代性,让人类第一次化蝶——让人来决定物(通过科学),再把人也变成物(通过经济学)。

    于是有了工业化,有了环境污染,也有了人在其中无所不往的自由,而又无处不被决定的卢梭式的社会蝴蝶论。

    可以说,笛卡尔和卢梭一起把黑天鹅赶跑了。

    在第三次浪潮中,人类之手又按回黑天鹅之键。

    这就是正在进行时的历史。人算不如天算,机关算尽却算不尽。人们为什么在今天思考“黑天鹅”问题,而不是在工业革命之初思考,是有历史背景的。今天的背景是,信息革命,让我们从物变回到人。凡是被蒸汽机拉离物质自然(土地、畜力)的力量,都被电脑网络拉向相反的人文之心(信息)。于是,我们进入了像心一样莫测的风险社会;于是,我们进入了以信息为特征的黑天鹅效应决定的区间。

    仔细分析发现,后现代性的本意不在于心,而在乎心物一元(俗称生态和谐)。黑天鹅实则复归(而不是回)到一种摒弃“蝴蝶—黑天鹅”对立的状态。这是风险社会的真正含义。

    只有黑天鹅才是白天鹅

    适应黑天鹅的最好办法是反思白天鹅。

    天鹅有黑就有白。不确定性是相对于确定性而言的,变化是相对不变而言的。出现一只黑天鹅之所以能让人“信念崩溃”,是因为人们把白天鹅当作常态。

    换句话说,认为不确定性反常,是因为我们把确定性当作常态;认为变化反常,是因为我们把不变当作常态。问题首先出现在我们把白天鹅当作常态上。黑天鹅的出现,应该让我们醒悟:风险社会到来了,不确定性正在取代确定性,成为我们生存的常态。

    1500年前的刘勰,总结了一种“黑天鹅式”生存的原则:“随物婉转,与心徘徊”。翻译成IBM的术语,就是“随需应变”。翻译成HP的术语,就叫动成长。

    我曾在大海上观察海鸥:

    海鸥贴水面很近,海浪一起一伏。我发现海鸥对付海浪的不确定性,不让海浪打到它的办法,就是直接站在水上,随着海浪起伏。海浪涌起,它也随着海浪涌起;海浪滑落,它也随着海浪滑落。海鸥在动荡不定的水面上站得极稳,“欺负”得海浪一点办法也没有。

    如果把海浪比作需求,海鸥比作IBM,随需应变,就是IBM要贴紧用户需求,需求怎么变,IBM就怎么变。如果把海浪比作黑天鹅,海鸥比作我们大家,“黑天鹅式”生存就是我们大家要用动的方式来成长。用我10年前的说法,叫直接经济——就是生产者直接贴在消费者上,消费者怎么变,我们就怎么变。

    信息化把“不变”制度化

    想一想吧,我们为什么害怕黑天鹅呢?无非是担心未来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但问题并不出现于不确定本身,不是出在黑天鹅本身,而出在我们把白天鹅“制度化”了。

    工业化把“不变”制度化,信息化把“变”——“变本身不变”这一点制度化。相当于说,工业化视确定为当然,把白天鹅制度化,以不变应万变;信息化视不确定为当然,把黑天鹅制度化,视变化为不变。用比尔•盖茨在《数字神经系统》中的话说就是:“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翻译成现在的语境,就是只有黑天鹅才是白天鹅。

    如何实现让变本身不变呢?海鸥的“制度设计”值得学习。它并不预测海浪这只“黑天鹅”会不会出现,从何处出现,而是设计了一种“制度”——用“站”这个不动的动作,往海浪的“动”上贴,于是,动就等于不动,变就等于不变,黑天鹅就等于白天鹅了。

    我曾经设想,站在后代的立场上,他们会怎么看我们。我们觉得他们生活在风险社会,什么都不确定,怪可怜的。但实际上,他们生活在风险社会,一点不觉得怎么样,反而会觉得我们可怜。因为年轻的一代,就是一只只海鸥,他们只生活在每一个当下,“随物婉转,与心徘徊”,海鸥有多快乐,他们就有多快乐。他们会设想,我们的前辈多傻呀,风起了,浪起了,他们居然不动窝,拿自己当泰坦尼克。

[1] [2]  下一页


《黑天鹅式生存》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