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企业信息化系列——方法篇_(doc 6页)
- 类型:企业信息化
- 大小:13.0 KB
- 更新时间:05-02 20:04:53
- 下载次数:4529次
- 语言:简体中文
- 推荐度:

- 上传会员ID:22703753
《企业信息化系列——方法篇_(doc 6页)》下载简介
企业信息化系列--方法篇
引言:2002年的春天政府、企业、信息化服务商(软、硬件、网络系统集成商、信息咨询服务商等)就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展开了大讨论国家还因此专门成立了“信息化指导办公室”今年初李建司长的《制造业信息化的春天》的发表吹响了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潮“百亿工程”全面起动已经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的格局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已经不再是“上不上”的问题了而是涉及“怎么上?如何上?”的战略问题
本文将从变革管理的角度就企业如何展开信息化建设展开讨论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来探讨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实施策略问题
一、序言
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出路在哪儿?他们将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WTO的加入他们能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将中国打造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产生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根本性转变为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有这些的问题最终都归结为一个现实即“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
现如今企业考虑的不再是要不要上信息化的问题了而是考虑“如何上?怎么上?”的问题在前有狼(高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后有虎(加入WTO后带来的巨大冲击)的格局下如果企业不进行信息化必然会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中将自己淘汰出局以其被动的让别人革了自己的命还不如自己武装起来(信息化)先革掉自己的命
二、传统的信息化实施方法
企业将如何革自己的命呢?传统的做法有两种即“彻底革命”方式和“渐进式变革”方式
推崇“彻底革命”方式的人的做法是:“一步到位将现有的各种问题一次彻底地解决”这也正是该方法吸引人的地方它让人们以为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让人们始终憧憬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但是该方法实现的前提是“先破坏”而后才是“再建设”往往因为它在建设行动前的破坏力过于强大而且又不能保证能将问题一次性圆满解决并且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人能在建设之初就将所有的问题想清楚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新的问题已经不断的产生
因此“彻底革命”法的“破坏之后再谈建设”的主张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若使用不当会“愈改愈糟”甚至触发企业迅速衰亡国内、外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就是因为推崇盲目变革而迅速的退出市场的舞台
“渐进式变革”的推崇者则认为:大问题(尤其是系统性问题)很少是一次就能够解决的因而主张“一次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日积月累而终能达成全面改革的目的”该方法看来比较温和不像“彻底革命”霸气因此现实中它的可接受程度比较高然而由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均有极大的惯性(确切的说是惰性)一次改变一小部分很容易被“惰性”所感染而被拉回到原有的作法上去(其实现在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强调个性推崇定制开发、个性化设计其实是一种惰性的表现)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不了了之的“烂尾工程”;或是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当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被社会所抛弃了好几年后一种现象在我们的企业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尤其是前期已经实施了信息化项目且应用较好的企业)我们在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的调查中很多企业领导非常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他们已经上了的系统和取得的成效但是问到下一步如何打算时有不少领导用差异的眼光看着我们(他们在想:我们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很高了难道还要投入吗?)其实企业的信息化如同企业的技术改造一样是永无止境的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知我们的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原地踏步后再来评估自己的竞争力时发现自己已被推到市场的边沿时会做何感想
因此“渐进式变革”是一把插在企业胸口的“软刀子”其杀伤性是非常隐蔽和及其危险的
由此不难发现无论是“彻底革命”法还是“渐进式变革”法都不是正确的变革管理的方法都不能真正的用于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寻求新的方法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分析一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单元技术的改造所涉及到的是整个企业、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系统甚至会涉及整个“企业生态系统”因此局部模块的信息化并不能代表整个企业的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不是企业自己能想清楚、看清楚、解决好的它需要借助社会的多方力量尤其是专业的信息化咨询公司的力量来共同构建其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当然不可否认世间没有救世主最终的实施的主体还必须是企业自己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其说是一场技术变革还不如说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改良即借用先进的工具(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就如同“工业革命”对传统手工作坊的冲击一样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是不以自己意志所转移的过程而“工具”本身仅仅是一个助动器实现以往“工具”所不能完成的工作真正起作用的是经营管理的变革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提升到企业的经营战略高度以时俱进很好的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最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思路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和相关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企业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企业在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用发展的眼光、系统的思路来进行同时还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变革就意味着风险就意味着流血牺牲
既然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扬弃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应用变革管理的思路来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变革管理的三个必不可分的实施阶段是:解冻、变革、冻结其中解冻是企业实施变革的前奏是确定变革目标的阶段;变革是实施变革的主体是实现变革目标的具体行动;而冻结是变革目标实现后的保证同时是新的变革的起点
四、“螺旋、模态实施”法
我们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变革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思路来指导我们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在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后在做详细的需求分析前加入一个实施步骤即“模拟上线”运行的培训方法让企业自己经过培训直观的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全貌并使企业用信息化的眼光来了解企业的组成和运行模式(即解冻的过程)这是一个“由上而下”的过程进行全员的培训;是以部门主管以上的管理人员为主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动力的过程
其次在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思路从时间、成本和质量三方面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即变革的阶段)这是一个先“由下而上”后“由上而下”的建设过程;
最后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完成后建立相关的运行保证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果同时为新的需求做前期预研工作(即新的模态实施培训)为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建造做准备从而实现整个信息化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即冻结的过程)
该实施方法突破了以往的传统信息化建设方法的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搭建了全局观、持续性的建设方法同时也避免了“彻底革命”法和“渐进式变革”法的不足
我们将此种实施方法称为“螺旋、模态实施”法也即是在项目具体实施前引入模拟运行的步骤对相关的系统进行标准化的模拟运作(模态实施)而后才是步入传统的信息化的实施阶段即结合企业实际深化理解、获取企业真正的需求进行实施最后建立制度保证信息化的运行同时进行下一步的预研准备使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螺旋上升)“模态实施”即是项目的始点又是项目的终点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螺旋、模态实施”流程图
五、“螺旋、模态实施”法的理论基础
建立以上“螺旋、模态实施”法的理论基础其实非常简单就“模态实施”而言就如同一个原先不会开车的人在买车之前应该先去学开车即先要了解开车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而不是座在家里考虑开车与不开车行动方式之间的利弊问题如果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比喻为开车那么学开车的过程就是模拟上线培训的过程了如果在模拟上线培训前先做企业现况的诊断、工作流程的分析、编码制度的修订、管理制度的分析与评估等工作都是本末倒置、逻辑错误的作法必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走弯路、或是耗尽人力、物力、财力而不能获得成功最终还怪罪于“水土不服”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而“螺旋实施”的理论基础则更为简单的落脚到“发展就是硬道理”
六、“螺旋、模态实施”法的好处
采用“螺旋、模态实施”法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为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带来如下好处:
1、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发现其推进的原动力
无论做什么事情原动力上非常重要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是信息化的原动力呢?当然是人!在模拟运行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发现那些积极思考并能很好掌握其精髓的员工他们就是今后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原动力企业信息化实施的中间力量从而避免了以往虚无缥缈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避免了“外行领导内行”的难堪局面
2、营造危机塑造出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的气氛
经过大范围内的模拟培训在企业范围内营造了一种大势所趋的态势让那些有对信息化建设有疑问、有抵触的员工尤其是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们(利益得失者)也积极的投入到信息化化的建设中来弱化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阻力从而避免了今后建设过程中的没有必要的冲突同时让企业的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看到其实施效果增强其信心
3、实现了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人而人员的培养非常关键能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梯队将是信息化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螺旋、模态实施”法在企业具体实施信息化之前已经对企业人员(尤其是业务主管人员和企业的中、高层领导)进行培训让他们对信息化有一个全面的、感性的认识并能在今后的理论培训中经过了“由上到下”的培训过程和“由下向上”的实施过程举一反三深化理解缩短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时间以此引发全局的思考并很好的避免了以往培训的枯燥无味
4、树立了信息化建设的全局观
通过“螺旋、模态实施”法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对信息化的建设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认识树立了全局的观念避免了今后进行系统规划时容易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进行各自为政的需求分析
5、大大降低了信息化实施中的风险
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大大降低因为在模拟培训时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相关的讨论并对实施的最终效果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难度有利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客观的实施方案
6、拿来主义
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的思想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本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即如果标准流程符合企业的实际则可全盘吸收这将大大缩短信息化的建设周期;如果标准流程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且差别不是很大时可以在原有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户化的定制;如果同企业的实际相差很远则可以吸取其思维精髓重新进行选择服务商使之更有利于企业的流程再造总之无论是哪种结果都将大大缩短项目的实施周期
7、树立了信息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使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不断的滚动发展并且同企业的经营策略协调发展
七、小结
当然“螺旋、模态实施”法要获得成功的关键点就在于:一方面相关咨询服务商所提供的模拟培训是否能真正的将企业信息化的精髓能很好的贯穿于实际的培训中去所设计的培训大纲是否全面所涉及的内容是否有启发性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我们的信息化咨询服务提供商们作前期的非常细致的工作准备翔实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是否统一了思想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实现
......
……………………
本站免费提供《企业信息化系列——方法篇_(doc 6页)》下载,我们己经对《企业信息化系列——方法篇_(doc 6页)》进行全面的整理检查,以保证您安全的下载《企业信息化系列——方法篇_(doc 6页)》,本站还有更多房地产资料提供下载,为下次能方便快速的找到本站,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
http://www.liushuye.com)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