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是被动还是主动出山?
2、如诸葛亮是主动出山,那么在刘备三请期间他到那里去了?
3、诸葛亮出山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
策划活动也可以从传统的企业经营中找到源头。千古经典策划-隆中对诸葛亮是个务实的策划人
诸葛亮并不真的就是“躬耕于南阳,苟活于乱世”的隐士,《隆中对》也不是诸葛亮半耕半读,置身于世外的纸上谈兵,更不是一席对话中的灵感闪现。
诸葛亮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有一个好背景
其先祖诸葛丰,当过司隶校尉,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号为“三独坐”;
叔叔诸葛玄当过太守;另外,荆州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
这样的特殊背景和政治资源,既能帮助他全面和贴切地把握时局,又足以勾起他不做寻常策划,自比管仲(丞相)乐毅(名将)的雄心。 调查过程经历了三顾茅庐的“秋耕”、“冬雪”、“新春”,整整半年的时间……
首先是形势分析,指出曹操、孙权对目前的刘备来说都过于强大,只有荆州的刘表、西蜀的刘璋是“软弱可欺”,可以从此处取得基业;
然后是取得基业后如何夺取全国政权,诸葛亮指出要“联吴抗曹,据荆州,分西川,成三分天下之势,再图中原”,
“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是个执行卓越的好客户!
刘备的政治主张是“兴汉室,成大业”
这一政治主张顺应了民心,也就是说“复兴汉室”的“产品”极有市场基础和推广价值,在当时具备了能打造为“名牌”的“品牌潜质”。
刘备的政治理想是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好产品”。
刘备有帝王之分。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是当世的“皇叔”。
刘备有帝王之福。厚道、侠义,很得人心。在当时,人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刘备集团拥有非常符合市场需求,完全可以做大做强的产品。但却苦于没有什么实力和营销推广思路,也不知道该如何切入市场,生意一直做得平平淡淡。常规说法:诸葛亮被刘备三请出山
应该说诸葛亮是经一番策划而出山的
为什么:
徐庶被曹操假借徐母伪信骗去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走马荐诸葛亮
水镜先生长叹:徐母必死,因其深明大义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却失常
刘备三顾茅庐一顾:秋高气爽的秋耕时节
人物:农夫、童子、崔州平
二顾:白雪霏霏的寒冬时节
人物:朋友、童子、亮弟、亮岳父
三顾:春暖花开的初春时节
人物:童子、诸葛亮——草堂高卧等“俗客来访”
期间历时半年,他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