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班级工作制度提要:自习时间应让学生自己支配,但教师必须按时下班辅导不离岗,认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耐心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www.liushuye.com中心小学班级工作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备教批辅评各个基本环节的落实。为了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特制定本常规。
一、备课
总要求:“六备”、“三制订”,即备课标、备教材及资料、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1、学期教学计划:
(1)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全册教材及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制订学期计划。
(2)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教材和学生两个方面)、目的要求、主要措施及进度安排四大部分。
(3)学期计划应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分班制订。
2、单元教学计划:
(1)在精读本单元教材,掌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包括德育、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和重点、难点、关键的基础上制订。
(2)基本内容包括:目的的要求、教材分析和教学进度三大部分。
(3)单元计划应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分班制订。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在备课组内主持一次单元集体备课活动。单元划分以课程标准及教材为依据。
3、课时计划:
(1)在个人钻研、备课组集体交流的基础上,超前三五天拟定教案。
(2)每篇教案应体现:学习要点(知识掌握要求、能力形成重点、实践体验要点)教法设计、学法指导、练习精选设计、实践活动设计和板书设计。课堂设计是备课的关键,学法指导是教案编写的重点。
(3)应分课时备课,备课总节数应与全期授课节数相吻合。
(4)强调备好复习课实践活动课。
(5)坚持写课后记,做到一课一得。
二、授课
总要求:课堂要体现开放性和民主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探究和互动的学习体验中实现学习目标。
1、目的明确:授课紧扣目的要求,依据学情状态调控教学进度。
2、讲授正确:以课程标准为纲要以教材为依据授课,无知识性错误。
3、重点突出:讲有重点、练有目的,力求少、精、活,注重培养能力。
4、方法恰当:废止满堂灌,采用启发式或互助学习讨论或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以指导学法为主。学生在自我探索研讨中获取知识。
5、教辅高效倡导教师借助各种媒体辅助教学,善用媒体,但不滥用媒体。
6、组织严密:认真组织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步骤,结构紧凑协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满学习激情;教学内容丰富,按时完成课时计划。
7、语言规范:提倡用普通话教学,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语言简练、通俗、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8、板书工整:板书、制图要布局科学,力求规范,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字。
9、计划周密:按课表授课,不得擅自调课,不迟到,不拖堂,按时下课。
10、教态良好: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态度和蔼。不得单穿背心,内短裤上课,不得穿拖鞋上课,不得坐着上课,不要端茶杯上课,上课不得吸烟,不做与授课无关的任何事,课堂中不得离开教室。
三、作业
1、作业要求:作业要紧扣学习要点,目的明确,作业形式灵活多样,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和能力。
2、精心设计:以减负增效为目的开展学生作业的改革实验。
A:作业既要面向多教,又要照顾“两头”,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区别对待,分层要求。
B:作业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一般在课堂中完成,理科每节次一次,文科每篇课文一次,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十次。课外作业一般在自习或课外完成,理科每周不少于两次,文科每周不少于一次。课外作业量应控制在每天一小时内。辅助资料应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完成。
3、认真批改:课堂作业应全收全改,肯定优点,指出错处,限期更正,适时讲评,点滴落实,课外作业全收部分批改。
5、详细记载:作业检查、批改要有等级评定,有批改的日期,有专门记录,作业批语和讲评应注重正面引导,用语确切;提倡积累错题剖析资料;提倡激趣迪思、富有启发性的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能力,养成自我更正的习惯。
四、辅导
1、自习时间应让学生自己支配,但教师必须按时下班辅导不离岗,认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耐心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辅导学生态度要热情,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辅导的重点要抓住“两头”,对差生要有补习的计划和措施,对优生要有提高的内容和办法,培尖辅差要有实效,辅导学生参加单科竞赛要力争获奖。
3、顾全大局,保证学生各科平衡发展。
4、辅导学生必须体现公平公正,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辅导学生必须热情耐心,不论时间、场合、只要学生咨询都应细心解答。
五、评价
1、更新传统的单一考试观念,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理念,评价的内容要具有多样性,具体包括:对知识掌握、理解程度的评价;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对学生观察、概括提炼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评价等。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把“有纸”评价和“无纸”评价有机统一。“无纸”评价的主要是指:学生听、说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学生观察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考察。
3、评价命题的基本原则:
a:开放性原则:以本学科知识为主,注意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
b:创新性原则:试题要有新意尽量避免试题重复使用,减少客观题,增大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