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用人不疑是一个美丽童话

[类别:人才战略] [更新:05-02 11:25:02] [浏览:6250 次]

    二是体现职业经理人是否具备“变通”素质。

    中国人很多时候讲求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处世哲学。很多时候话只说到一半,点到为止,不必说明,因为说明了,就会造成双方的尴尬,达到不沟通的效果。这就要一个职业经理人学会“变通”。

    当别人对你说“我对你用之不疑”,虽然你明知道,他是对你还有“疑”的,但你也不能点破它,而是学着适应这种“朦朦胧胧”的意境,然后自己觉得“该做的事照样做,该说的话该照样说,只要不说出双方达成的那点默契即可”。

    三是体现职业经理人是否具备“干练”素质。

    当一个领导跟你说“我对你用之不疑”,其实也在考验你自己的“成熟度”和“干练度”。很多时候,很多上级在说“用人不疑”时,其他就是在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及在重担压肩时的心智成熟度、抗压度和自己处理事情的干练程度。

    在这种环境下,老子有一句话叫“豫兮若冬涉川”,意思是说,更要学会像在河冰上走路一下,做到“慎言慎行,危言危行”,该“含章可贞”的“含章可贞”,该“括囊”的要“括囊”,最终达到经历考验的目标,达到“避凶趋吉”的目的。而这说到底,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一种处世智慧。

www.liushuye.com

    善疑者更能明辨是非

    有一天,孔子弟子子张问:“什么才是明智?”

    孔子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浸润”就是“渗透”手段。“谮”是指的是进谗言。“肤受”是皮肤表面现象上的一点点伤害。“愬”是指心理上的埋怨、攻击。“远”是指远离错误的方向。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者在为人处事中,尤其要有查明真伪、明辨是非的智慧。因为作为一个领导,由于他手中的权力大、由权力产生的利益多,必然会吸引来很多君子、小人的围绕左右。因为很多时候,小人的谗言是带着“蜜”发出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就会被这种糖衣炮弹击倒;但如果过分疑神疑鬼,就会被自己的“疑”所击倒。因为,这需要这个人有清醒的头脑,要有一种“善疑”的心态,而也不能被表面的“事实”所迷惑,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吕氏春秋-疑似》中说:“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对“似忠”的被用者不疑,这样的用人者“似智”而与事无补;比如被用者对用人者言听计从,循规蹈矩,似乎无可怀疑,但是如果这种顺从是为了讨好,其动机就值得怀疑。

    为了达到“善疑”的目的,孔子说:对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把一个人的动机、行为及在不利环境下的表现综合起来,从而达到“用人要疑”的目标。无论一个人的本质和动机其如何潜藏,终归会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只要善于辨析,还是能发现其中的本质差异的。

    例如,东汉严遵任扬州刺使时,一次过路发现一女子哭而不悲,经查问方知她的丈夫被火烧死了。严遵听女子的哭声有些异常,被认真观察死尸,发现有苍蝇集于死者头部,经勘验确认死者在火烧前已被锥透脑部而亡。女子服罪。

    善疑不是捕风捉影

    善疑不是捕风捉影,疑神疑鬼。

    作为一个善疑者并不是刻意要怀疑什么,是把实事求是的过程称之“疑”。而这种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正是善疑,是一种尊重客观规律的一种大智慧。

    对此,作为中国家电行业排头兵的海尔集团就明确提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主张“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从而为全体海尔成员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尽量避免“伯乐”在相马过程中出现的主观局限性和片面性,规避用人风险。

    海尔CEO张瑞敏在干部必须接受监督制约时明确指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反动理论,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

    张瑞敏认为,通过赛马赛出了人才就用,但用了的人不等于不需要监督。市场是变的,人也会变。必有的监督、制约制度对于干部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关心和爱护,越是有成材苗头的干部,越是贡献突出的干部,越是委以重任的干部,越要加强监督。总之,只要他们手中有权,有钱,就必须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海尔的“系列赛马规则”里,其中的一条是要加强在位监控,为此,海尔集团还提出两点措施:一是干部主观上要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有自律意识;二是作为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向性错误;控制财务,避免违法违纪。

    海尔集团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监督控制机制,任何在职人员都接受三种监督,即自检(自我约束和监督)、互检(所在团队或班组内互相约束和监督)、专检(业绩考核部门的监督)。在这种严格的监控机制下,海尔的员工无时不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压力,许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可能受不了这种约束。

    其实,提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种“反动”理论观点的,并非是海尔集团的首创。相反,在中国人的日常行为和处世当中,还处处以这作为“安身立命”的处世标准。

www.liushuye.com

    中国人“用人不疑”的两面性,表面上虽然看上去荒谬,但是却极其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处事习惯。

    “用人不疑”的两面性,对于上级来说,它是一种处事策略,是一种大智慧;对下级来说,也是一种处事策略,也是一种大智慧。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葛亮诛魏延的故事可供我们思考。

    故事大意说是诸葛亮知道魏延必反,密召杨仪、马岱等人授以锦囊一个,嘱咐杨仪在魏延造反时拿出来急用。

诸葛亮死后,魏延反,与杨仪对阵。杨仪不懂兵法,想起丞相所授锦囊,急拆后,泰然自若,依计行事,阵前挑衅魏延,说:你敢连说三声“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想:我平生最怕的诸葛亮已经作故,别说叫三声,叫三万声也不怕。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话音未落,脑后忽听马岱厉声而应道:“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原来是诸葛亮早就安排了马岱潜伏在魏延身边。

    诸葛亮除魏延的故事虽说是演义,但却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用人要疑,更要善疑。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为公司服务,由于人才品行、能力的参差不齐,必然要制订规章制度去约束员工,约束职业经理人。作为最高层的企业家更需要从人品、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对招募进来的人才进行大胆考察、了解和严密求证。

    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如果看着这个可疑不用,那个可疑不用,那最终还有什么人可用呢?中国人虽然讲究血亲关系,但是在企业壮大发展中,自己家里能用的都用上了,也不见得能顶多少个缺,不用疑人无法克服人才短缺的矛盾,因此疑人还得继续用。

    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最关键的是还要牢牢掌握对组织局面的控制能力,同时急需一个能在危急关头能够制服“叛乱者”的杀手锏。

    近年来,发生在国美电器中的陈黄之争,不管孰是孰非,都告诉我们两个道理,那就是:

    第一,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第二,疑人用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把控全局的杀手锏。

上一页  [1] [2]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