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CEO中国创新指南

[类别:企业创新] [更新:05-02 11:17:26] [浏览:6488 次]

  创新的中国。 中国已取得若干耀眼的成就:中国发明家取得的专利数在全球的占比自2005年以来已增加一倍,同时中国企业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行业中也逐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他本地企业的进展,诸如以内需市场为导向的消费电子、实时信息和在线游戏等等领域的创新,不常驻中国的企业高管则可能根本没有留意到。

  随着创新的加速,中国国内和跨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形势也更加严峻。卓越的创新能力不但成为中国市场上日益重要的差异化因素,其产生的创意与产品也有希望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强劲对手。

  在这场竞赛中,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分别展现出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中国传统上倾向通过商业化进行创新,同时也比许多外资企业更懂得如何让新产品或服务快速上市,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翻新产品来提升性能。中国企业所需的产品上市时间往往比先进市场短得多。仅管初期产品的质量可能并不稳定,但后续产品则进步神速。

  中国企业也受惠于中国政府新的五年计划所强调的重视自主创新。中国政府视创新为确保国内经济长期健全发展,以及企业建立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的关键性因素。中国已为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两个行业的22个类似硅谷的创新中心打下根基。在半导体产业,中国政府也不断整并创新群集,企图建立卓越制造中心。

  但行业间的进展并不一致,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典型的中国企业中,部分基本能力不过才开始萌芽,它们面临的困难包括:缺乏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先进分析技术(而非仅依赖直觉)、不鼓励冒险的企业文化,以及缺乏发展新创意所不可或缺的内部合作。

  跨国企业在这些方面强得多,但在其他方面则面临挑战,例如本土人才流动率高,从而延缓了建设在地创新中心的速度。然而,中国国内业者与跨国企业能力上的反差,以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明朗状态,也开启了颠覆式竞争、创意合作及快速变革的大门。本文试图为有心成为创新业者的公司描绘目前的创新版图,同时为有意追求成功的中国国内业者与跨国公司指出若干需要注意的重点。

  中国的创新版图

  中国在公司对个人(B2C)及公司对公司(B2B)两个领域都出现了大量的创新,尽管这类创新突破并不为全球普通公众所注意,但许多跨国B2B竞争对手对中国企业在通讯设备和替代能源等行业的创新发展却是了如指掌。有趣的是,尽管跨国企业在某些领域穷于应付中国的创新,但在其他领域似乎还是能稳住阵脚。

  B2C缺乏能见度

  欧美消费者一想到中国制造,总是首先想到纺织、玩具等基本产品,却未必会想到最创新的产品,同时也很少联想到品牌产品。

  I但中国相当数量的的产品创新出现在这些领域。我们只要逛一趟中国大型消费电子零售业者苏宁电器的门店,就不难看出来。你可以在店里找到搭载Android系统的电视,配备完整的整合式网络浏览能力,能带用户直接访问中国最受欢迎网站的预载应用程序,以及数码影片串流服务。这些产品甚至连影片画质和工业设计都与竞争对手韩国高端电视不相上下。

  我们观察到在商业模式上出现了同样的本土创新。例如在线行业特别是实时通信服务,以及微博。这些中国特有的商业模式不但创造收入,同时也以全球其他国家从不曾出现过的方式增长。QQ空间低廉的固定费率计价方式,以及活跃的在线游戏市集,成功地从数亿中国网民身上创造了庞大的价值。

  但创新的产品与商业模式又为何仅留在中国?一般而言,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相当庞大,国内企业缺乏将成功产品加以调整并销往海外的诱因。这些企业的技能往往是针对国内市场的,即使它们想进行全球扩张,面对的门坎还是相当高。例如许多企业高管不习惯在自己不熟悉的地区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做生意。再者,许多成功的中国模式靠的是本地资源,例如低廉的人工成本、廉价的土地,以及取得资金与知识产权的渠道,这些很难在别的地区复制。以手机为例,大部分中国制造商如果要将产品销售到中国以外的市场,就必须付出庞大的知识产权授权费。

www.liushuye.com

  成功的B2B业务

  中国已有若干B2B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建立了优良的创新实绩。例如中国的通讯设备质量与发达国家已不相上下,产品除了新兴市场外,更获得欧洲最挑剔客户——法国电信(France Télécom)和Vodafone的青睐。

  制药则是另一个中国大有斩获的领域。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发现新化学物质方面,中国还是毫不起眼的角色,短短十年内,中国成熟许多,共发现并开发了20种化学复合物,且目前都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行业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将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最大市场,若干中国企业也已成为行业龙头,为全球该行业提供关键零部件。中国企业不仅享有规模优势,更在太阳能领域采用新制造技术来提高太阳能电板的效率。

  B2B创新能如此成功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有利的政府政策,例如建立市场进入障碍,对电动车、高铁和其他领域制定知识产权要求等,藉以改变跨境合作的性质,同时出台优惠的中国制造产品与服务的国内采购政策。许多人认为这些政策明显偏向中国企业,但考虑到长期实施的可能性,跨国企业仍应做好相关准备。

  尽管近期受挫,中国的高速铁路仍是政府协助建立国内产业的一个有趣实例。2004年之前所做的种种努力并未达到显著成效,但政府之后推出鼓励跨国企业技术移转(以换取市场准入)及协调研发投资两项政策,使中铁高速列车得以主导当地产业。该行业的跨国企业收入自2000年以来大致维持不变。

  但如果因此认定中国在B2B领域成功的唯一因素是政府支持,那么我们就把问题看得太过简单了。随着中国的科学与技术人才实力的不断提高,本土企业越来越展现出真正的能力。更何况政府支持的创新活动也未必都成功,著名的失败案例包括建立3G自主通讯协议TDS-CDMA,以及试图以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线局域网络安全协议WAPI来取代全球WI-FI标准。

  跨国企业具有优势?

  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也利用其全球资产来塑造中国的创新版图。例如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成立了合资企业,其在中国市场的做法是首先推出一款改版的美国厢式豪华商务车(别克GL8),然后近期才上市一款中国自行开发的版本。此模式颇受企业高管欢迎。

  尽管中国政府释放出足够的诱因与鼓励,希望促成一部分国内汽车制造商登上内燃机动力汽车市场的龙头宝座,但实际上此市场仍然为跨国企业所主宰。从跨国企业持续享有优势这一点来看,本土企业要打进已累积40-50年智慧资本的行业着实不易。设计与制造复杂的工程系统所需的技能移转,其实是相当大的一项挑战,需要通过师徒学习、恰当组织文化和一定的时间才能做到。

  电动车行业也有类似挑战。初期迹象显示,市场偏好产品质量较优的跨国企业,但中国为了不重蹈通讯协议的覆辙,电动车行业并不全然仰赖自主创新。中国政府为了达到让500万辆插电式混合电动车和电池电动车在2020年上路行驶的目标,对本土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包括广泛的补贴和税务优惠,并对外国对手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同时又通过政府公共采购计划等方式来创造新的营收。但单靠补贴与奖励,不足以应对制造电动车的技术挑战,尤其是跨国企业可能拒绝与本土企业共同投资。

  中国创新业者的四大要务

  世界上并没有神奇的创新配方,对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国内与跨国业者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机会与挑战。我们在这里提出的部分重点,例如培养冒险与学习的文化等是中国企业刻不容缓的要务,其他如留住本土人才等,则是跨国企业较难做到。总的来说,这些重点共同决定了哪些企业将能带领中国的创新革命,以及革命的动力能持续多久。

  深入了解中国客户

  阿里巴巴的淘宝网络交易平台,就是基于消费者未获得充分服务及无法与商家联系等深刻洞察,加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深刻了解,从而创造出产品的一个绝佳实例。这个大型网络市集让数千家中国制造商能直接找到潜在客户并与其进行交易。这个貌似eBay的交易平台实际上内含了无数支持交易的重要创新,例如促进电子资金转帐,以及纳入中国金融体系特质的能力。若没有阿里巴巴对客户的深入了解与精辟剖析,就不会有今天的淘宝。

[1] [2]  下一页


《CEO中国创新指南》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