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的决策思想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决策五要素):
1:了解问题性质。
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因此将常发性的事务当成偶然性世界解决是错误的,反过来同样。
2:找到解决问题时的“边界条件”。
决策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最低限度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的,而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思考正确方案。
思考正确方案,以及方案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再考虑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这说明不要一上来就想着什么样的方案更可行。这点对我们通常化的决策应该更有借鉴意义。
4:兼顾执行措施。
否则就变不成行动。
5:重视反馈。
我自己将这几个方面概括为“循规蹈矩、眼高手低、瞻前顾后”。
循规(结合第一条):分析哪些问题是例行性的,哪些是临时发生的。如果是例行性的问题,就要用制度来解决。而且很多临时、策略型的问题其实也有可能是深层次的例行性的问题。
蹈矩(结合第二条):对于确实是策略型的问题,则需要去寻找到常数,基于常数依据少数变数去决策。否则有点像押宝。毕竟不同的因素之间的可比性相对要差一些。
眼高(结合第三条):解决问题不要就问题解决问题,而要着眼于高层次的认识或战略。只有这样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找到对的方向。
手低(结合第四条):决策不能停留在意识层面,必须考虑可执行性。
瞻前顾后(结合第五条):注意一下反馈,为持续性的运行做好准备。
一次讨论中,有一位先生抛出一个案例:
Tom是公司在一个地方的大区经理,下面自己管了8个项目,另外还管理一个经理Derek,Derek下面管理4个项目。现在的情况是Tom到了目前的位置后,多少有些力不从心,跟不上发展。对整个大区的业务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总部的意见是打算撤掉Tom,让他去一个平级的合适位置。然后再找一个新的大区经理,但这个经理通过猎头等一直没有找到。他们也考虑过将Derek直接升上去,但又担心Derek经验不够,后面会形成和Tom目前一样的情况。目前他们采用的是折中的办法,大区经理由一个VP兼任,Derek辅助VP完成管理。
具体总部采用的措施我们先不去管它。依照德鲁克的决策思想,我们先定义一下问题,这个问题是偶尔出现的呢,还是例行性的问题?打眼去看,好像是偶尔出现的问题,但这个公司有好几个大区,每个大区以后多少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因此应该说是一个例行性的问题。实质上应该说是人员能力或者结构架构与业绩发展矛盾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就应该是Tom个人能力或者Tom带领的整个组织结构目前不利于大区的业绩发展。
其次解决这个问题的边界是什么,解决的最基本的条件应该是大区业绩发展回到正常轨道,同时这种改变对公司的总体利益负面影响不大。
再次是“眼高”。最后可以得到的最好的效果是什么呢:是有一个合格的大区经理及其带领的组织团队,在他们的保障下大区业绩发展良好。这个时候最不应该考虑的就是Tom个人的想法或者大家对可能发生的人事调动的担心等等,因为这些一定程度上属于妥协条件。一旦考虑这些最终出来的方案只能是一种妥协。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这样三种选择方案:
1:换掉Tom是一个选择,提拨Derek。
2:换掉Tom,让一个VP来管理。
3:不换Tom,给Tom再配一个类似Derek的助手。
4:不换Tom,让Tom参加一些培训,提升其管理、业务管理能力。
从第一个步骤,我们知道问题是例行性质的,因此方案2不太适合,毕竟不可能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都让VP补上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