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培训效果,需要怎样的评估模型

[类别:培训发展] [更新:05-02 11:12:16] [浏览:6559 次]

    如何评判培训目标的达成,分析培训是否给受训者带来知识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最终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效益,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在现代企业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多模式的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管理是指收集企业和受训者从培训当中获得的收益情况,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培训效果评估通过不同的测量工具评价培训目标的达程度,并据此判断培训的有效性以作为未来举办类似培训活动时的参考。其目的是便于企业在选择、调整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判断价值的时候做出更明智的抉择。培训效果评估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评估到定量评估、分层次评估到分阶段评估等阶段,在这里笔者介绍二种类型的评估模式。

    分层次评估模式

    分层次评估模式主要有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的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考夫曼(Kaufman)的五层次评估模型、菲力普斯(Phillips)的五级投资回报率(ROI)模型等。

    柯克帕特里克模型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运用最广泛的模型。由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提出来的,他按照评估的深度和难度递进的顺序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

    反应层即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和评价,是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中的最低层次。它包括对培训师、培训管理过程、测试过程、课程材料、课程结构的满意等。

    学习层该层次的评估反映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主要测定学员对培训的知识、态度与技能方面的了解与吸收程度等。

    行为层行为层是测量在培训项目中所学习的技能和知识的转化程度,学员的工作行为有没有得到改善。这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学员的上级、下属、同事和学员本人对接受培训前后的行为变化进行评价。

    结果层它用来评估上述(反应、学习、行为)变化对组织发展带来的可见的和积极的作用。此阶段的评估上升到组织的高度,但评估需要的费用、时间、难度都是最大的,是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难点。

    考夫曼(Kaufman)扩展了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他认为培训能否成功,培训前的各种资源的获得至关重要,因而应该在模型中加上这一层次的评估。他认为,培训所产生的效果不仅仅对本组织有益,它最终会作用于组织所处的环境,从而给组织带来效益。因而他加上了第五个层次,即评估社会和客户的反应。

    同样,菲力普斯(Phillips)于1996年提出五级投资回报率(ROI)模型,该模型在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上加入了第五个层次:投资回报率。形成了一个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见图1).第五层次评估是培训结果的货币价值及其成本,往往用百分比表示,重点是将培训所带来的收益与其成本进行对比,来测算有关投资回报率指标。由于投资回报率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可以包含培训项目的任何效益,这里将投资回报率看作培训项目的成本和效益相比后所得出的实际价值。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评估方法。

    分阶段评估模式

    典型的评估模型有CSE评估模式、CIRO评估方法、CIPP模型等。

    CSE评估模式是加利福利亚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提出的。该评估模式的特点是针对整个培训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估,因而不受时间、条件限制,也较容易操作。与其他评估模式相比,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综合性与全程评估相结合上。因其将整个培训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阶段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地获取培训过程中的各阶段、各环节的可靠信息,不断控制、调整和改进培训工作。

    CIRO评估方法由沃尔(Warr.p)、伯德(Bird.M)和雷克汉姆(Rackham.N)三位专家提出,它描述了四种基本的评估级别,即背景评估、投入评估、反应评估、产出评估.这四种评估级别分别对应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资源和培训方法确定、受训者对培训的反应、培训结果收集等四个阶段,它实际主张培训效果评估贯穿于整个培训工作流程,应与企业培训工作同步开展。

1 2 下一页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