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如何看待员工的“小”错

[类别:人才战略] [更新:05-02 11:26:25] [浏览:6151 次]

  在职场中,员工犯错误很常见。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如果老板经常为此重罚员工,很容易会让人畏首畏尾,不敢做事,甚至抱怨老板“小心眼”;可是,如果不重罚,又难保小错终有一天不会酿成大错,到时候可就于事无补了。那对于老板们来说,什么样的错误看着不大,但不能不予以重视呢?

  到场嘉宾

  ■ 天津世贸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铁军

  ■ 天津某银行客户经理徐先生

  ■ 天津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助理孙阳

  ■ 天津某外资企业业务经理 孙先生

  ■ 中轩猎头首席顾问罗直

  在工作中,哪种类型的“小错”必须重罚,哪种类型的“小错”只要适当批评、点到即可呢?老板们虽然对此各抒己见,但有一点是绝对一致的:凡触及底线的错误,再小也要重罚!

  “所谓的底线就是是非观念、道德标准,以及公司的利益。”孙阳首先说,“凡触及到此的,必定要受重罚或警告,否则肯定会酿成大祸。”孙阳认为,多数情况下员工犯错,特别是职场新人,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这类‘善意的小错’大可不必重罚,只要在做事方法上加以沟通和引导,相信员工凭着自身的悟性能够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如果老板为此而重罚员工,会浇灭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为年轻没经验而犯错,老板会容忍的。”罗直说,他曾经有个下属,为人肯努力,工作有热情,但就是总犯错。后来罗直发现,该员工犯错误主要是由于公司制度不明确导致的。“在一些未交待清楚的工作环节上,该员工经常处于‘模棱两可’的迷茫状态,所以工作才会出问题。”因此,罗直认为,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原谅的。

  李铁军也说,无伤大雅的错误可以适当批评,不必纠结于错误本身,否则会让员工觉得老板太过“苛刻”,而有些错误如果忽略就容易形成坏习惯,或不彻底改过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这就必须要重惩。“错误本无大小,关键是看影响面。”孙先生补充道。

  除此之外,还要看犯错误时周围的环境。徐先生以“迟到”为例,解释说:“平时迟到也许不会‘上纲上线’,可正赶上大BOSS检查时,员工迟到,那就是撞枪口上了,必定要被重罚。”徐先生还调侃说,也许另外一个人也迟到了,但当他得知BOSS在现场时,该员工却假借“病假”躲了,那他就躲过了“枪口”,也许不会被惩罚。“所以,错误的大小也与当时的时机、环境有很大关系。”

  那么,老板会不会揪住员工的小错不放,以此来“小题大做”加以重惩呢?对于这个问题,在座的老总们观点不同。

  曾经有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公司,第一次开年会时老板迟到了。在与老板联系多次无果后,总经理便召集大家准时开会。没想到,会议刚刚进行,老板破门而入大发雷霆,把总经理狠批一通。那么,是不是这个老板小题大做过于小气了呢?

  “不是的。”罗直分析,由于公司刚成立,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开年会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团队掌控全局,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一定要亲自参加才会放心。“所以,老板这样做也是在提醒员工,今后做事不要越权。”

  “老板会有‘小题大做’的时候,但往往都是事出有因,作为员工要懂得换位考虑问题。”孙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员工和老板站的角度不同,因此,对于错误的衡量标准也不同。在员工眼里的小错,在老板眼里也许就是大错。“有时候,老板看似纠结于员工的‘小错’,实则在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大错’。所以,心态好的员工,是应该理解的。”对于孙先生的观点,李铁军表示赞同:“客观地说,老板随时会‘小题大做’,因为在他眼里也许这并不是小事。”李铁军说,从老板的角度看,也许这个微小的瑕疵完全能够对公司的整体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负面影响,因此他要“大做”。“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然而,对于孙先生和李铁军的说法,孙阳和徐先生则持有不同的观点。孙阳认为,工作中的小错没有必要重惩,关键是找到犯错误的原因。“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错的原因很多,如果不能将原因作为考量的重点,一味地抓住‘小辫子’不放,对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都是一个打击。”徐先生也表示,他在银行工作近5年时间,当初工作时经常犯小错,但同事和老板都会包容和引导他,没有人会为了一点小错而为难他。“老板如果经常‘记小仇’,会让员工感觉很压抑。”

  不过,孙阳也觉得,有时一个人身上出现了小错误,如果不惩罚,那么不久就会成为“症候群”,小错误成了公司内部普遍的错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小有惩戒来杜绝这种错误的蔓延。

  那么,严惩了“小错”,就能防微杜渐,避免大错吗?对此,在场老板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不一定”。

  徐先生说:“我觉得具体事情还要具体分析。最重要的是应该让员工明白惩治的意义,而不是让其反感,破罐破摔。”

  “对小错的惩罚力度一定要适当。”孙先生说,惩罚过于严苛会给员工留下阴影,助长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职场生存态度,不会犯什么错误,也没什么功绩,对一切都照抄照搬,不愿寻求改变而缺乏创新思想,特别是对营销、研发类企业来说,那是足以致命的。

  “想要预防‘大错’,重点还是要放在平时对员工的培养上。”孙阳认为,细心程度、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都是胜任“大事”的必备条件,这些都需要在平时进行训练,而处理“小错”则是训练这些素质的良好途径。“对小错的处理方法是考验一个公司合理化进程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方面,有些老板会因势利导,有些则会杯弓蛇影。作为老板,更应着眼于企业的发展,过于纠结‘小错’会使内耗加大、得不偿失。”

  李铁军对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层的理解。他认为,严惩小错虽然未必能避免大错,但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警示作用。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个老板让员工在办公室外修了一面墙,墙上用股票作为装饰品。可这些股票并不是公司最好的投资,相反是最差的,其目的就是要让员工记住这些错误,并且不要再犯。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