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论墨子人才伦理对当今人才选拔的启示

[类别:人才战略] [更新:05-02 11:17:26] [浏览:6394 次]

    在墨子人才伦理观中,墨子就君王、执政官员如何知人善任、亲近贤才;如何选拔人才、任用贤德士人;以及选拔任用贤德人士带来的社会效应,人才选拔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做了详细的论述。对墨子政治伦理思想——人才伦理的研究,对当前人才的选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正面的警示作用,并能防微杜渐,逐渐根除各级官员在手握政权时不能自律而腐败的现象。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人类社会能否得到健康、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对贤德士人的选拔任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涉及到人才选拔的方法是否科学、符合善道,是否长久地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繁荣昌盛。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道”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1)P2-3.伦理,包含有善和恶两个方面,善,就是符合大众审美和时代要求的做法,也是科学的,有利于人类持续进步的方法。相反,恶,就是与人类社会要求背道而驰,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方法和措施。人才的选拔是否科学,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举措是否科学,而且,这是国家能否得到良好治理,能否确保社会长久安定繁荣的、极为重要的环节。

    战国初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墨子,在研究先古人类社会任用选拔人才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社会效应的基础上,针对贤德士人的选拔任用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他的人才伦理思想,在《墨子》“亲士”、“修身”、“所染”、“尚贤”等篇章中作了形象的论述。在这些章节中,墨子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作为国君、行政长官知人善任、亲近贤德人才的重要性;作为贤德士人应该具有的品德和能力;任用贤德人才带来的社会效应;以及怎样选拔任用贤德士人的方法。

    一、墨子的人才伦理思想

    (一)任用贤德士人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选拔任用贤德士人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墨子-亲士》第一节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国亡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在墨子看来,治理国家,如果不发现、爱护和体恤有品德的贤德能士,那么,国家就会灭亡。各级各部门领导,如果看到贤德能士不立即亲近,就是对国君对上级的怠慢。无论是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如果没有贤德士人就不能应对发生的紧急事件,更不能处理疑难问题。如果没有贤德士人,就没有人关心考虑国家大事。如果一个国君忘记贤才、怠慢贤才,却还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二)、贤能人士应具有的品格

    作为贤德士人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品格呢?墨子认为,只有具有以下品格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贤德士人:

    1,贤德士人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责任心的体现是:“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也。是故为其所难,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逼臣伤君,馅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长生保国”(《墨子-亲士》第二节)。

墨子非常肯定地认为:作为贤德士人(君子)应该具有勇于承担做艰难的事情,将容易的事情让给别人去做,在问题面前不推卸责任,不妄加指责的道德品质。贤德君子拥有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在得志的时候不丧失自己的志向,在失意的时候也不感到自卑,并且善于仔细探究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具有这种品格的君子,即使生活在一般的人群之中,最终也会保持淡然而禅定的心情,心中无怨无恨,总是保持着坚定的信念、高昂的斗志、对人类社会的热爱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是君子应该具有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的具体表现。

www.liushuye.com

    2,贤德士人应该具有勇敢、廉洁、正义、仁爱和哀痛这四种品德。

    《墨子-修身》第一节中认为:“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衰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始终,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物博闻”。君子作战虽然讲究布阵,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勇敢;举办丧事虽有各种礼仪,但其根本在于哀痛;贤德士人虽然有学问,但其根本要勇于实践和行动;如果没有明确最根本的地方在哪里,就不能去解决整体上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与自己的邻里友善相处,就没有资格去亲近远处的朋友;如果连自己的亲戚都不能帮助,就没有能力去从事外交活动;如果一个人不能完整地做好一件事情,就不能操持多种事业;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也不能理解明白透彻,就没有资格说博学多才。“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身者也,此以怨省而修行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诘之民,无所依矣”。因此,先王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必定明察身边左右的贤德士人,招来远方德才兼备的贤德能士。君子明察左右,对任何事情,做到心中有数就必定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贤德君子被没有修养的人诋毁,却能及时反省自身的不足,以德报怨,以减少别人对他的怨恨,及时使自己不够完美的德行得到更好的纠正。并且,把那些诬陷诋毁的话不放在自己的心上,从自己嘴里不发出对他人批评谩骂的声音。在自己心中,从不怀有伤害他人和老幼的想法。做到了这些,即使受到心术不正的人诋毁,也没有任何依据,这就是贤德志士应有的洁身自好、严以律己、勇于负责的品德操守。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如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设,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尤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墨子-修身》第三节)。墨子认为作为贤德士人(君子)就是要努力认真做事,不断地、百折不挠地去实践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进而使自己的理想气势日益强大宏伟。贤德君子的修身之道就是要修炼这四种道德品质:在贫穷的时候,保持清正无邪的节操,不降低自己的道德原则;在富裕的时候,要坚持道义,以身作则,乐善好施,极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于有生命的人类社会,怀有仁爱之心;对死亡的人要表示出痛惜和哀悼。墨子还主张:在修炼这四种德行时,不能有任何虚假、矫饰的成分,要做到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不小心违背了这几种品德的要求。作为贤德君子,他的心中必须隐藏着难以枯竭的、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言谈举止需有不可竭尽的、适度的恭敬和礼仪;口中说出的话要合乎情理、适度且具有分寸。贤德君子把这四种品德修养贯穿于整个身体,渗透散发到四肢,再渗透到整个肌肤,直到自己胡子花白、头发秃顶,都坚持不懈地修炼这四种品德,持之以恒地修炼,一直达到心灵澄净、宽阔而高远的思想境界。

    3,贤德士人,还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诚信和坚定不移、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品格。

    在墨子的眼里:“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聚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设,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以此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带行者也。思利寻焉,亡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墨子-修身》第四节)。墨子认为,意志不坚强的人智力就不会通达,不诚实守信的人,即使说的话很动听也不会得以实施和实现;拥有了财富而不能分给他人共享,这样的人就不能够与他交朋友;这样的人也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正道不坚定的人就不可能有广泛的阅历,对是非不能明察的人就不能与之同行郊游。内心优良品质不坚固的人必定会招致危险,得志时就放弃道德品质的修养,必定会慢慢变得懒惰和懈怠,这正如源流浑浊的河流不可能有清澈的河水,不守信诺的人最终会使自己声败名裂。名声的好坏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荣誉也不会自己生长出来。功成名誉相依相随,为了使自己的名誉没有任何虚假,就要时时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专注于高谈阔论而行动迟缓,即使自己有雄辩力,别人也不会听从。做事多就不停地夸耀自己的功劳,旁人即使生活很艰难也不敢向他求得援助。贤德士人富有智慧,善于思考而不夸夸其谈,出力做事多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因此会扬名天下。贤德士人虽然言语不多却很睿智,不讲究文采但实事求是,明察秋毫。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善行就不能保持,不能从自己做起,就不可能有好的名声,声誉不可能依靠投机取巧来建立,因此,贤德士人必须要做到言行一致,必须具有多为他人谋利益,忽视名声和荣誉的思想境界和品格。

[1] [2] [3] [4]  下一页


《论墨子人才伦理对当今人才选拔的启示》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