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搭建平台,实现成就感
根据层次需要理论分析,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成就感”。员工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成就感搭建平台找好抓手。如,本市一家著名零售大店在星级员工评比多年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实现服务行业一线营业员自身价值,新推出首席营业员制。该制度将首席营业员列为公司营业员序列中的最高等级,赋予他们岗位技术带头人的地位和责任。这样就为员工搭建了一个有机会展现自我的平台。据笔者实地调查了解,利用这个载体该商店最终达到了“三赢”。一是员工赢。当选首席营业员,不仅仅是对其工作业绩和能力的认可,同时也为员工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相互学习、提升技能的平台,拓宽了一线营业员岗位成才的通道,使其有成就感。二是顾客赢。特别是目标顾客可以根据标有首席营业员专业特长和服务特色的铭牌或手册享受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三是企业赢。首席营业员制加强了服务质量,提高了顾客满意度,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推动了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上升。
员工发展平台的搭建有很多方式。除了组织员工开展劳动立功竞赛、技术练兵、技能大赛等一些具有特色的集中评比活动以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利用开发新项目,增加新任务,为员工设定富有挑战性但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目标,用压担子赋予员工更多责任来提供员工发展机会。实践告诉我们,企业对员工抱有期望,越信任,越支持,员工的积极性往往越高,工作也干得越好。笔者单位常常有不少员工正是通过这样的平台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人才创造成就,成就造就人才。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平台搭建,才能挖掘员工潜能,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
8、参与管理,体现自豪感
员工以主体身份参与管理,实际上是决策沟通管理,是企业通过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过程,进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自豪感,达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的管理模式。员工参与管理是员工文化倡导的主要内容。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员工和管理者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在员工方面,由于存在着对企业方向不清,对事情重要性不明,工作主动性往往大打折扣。近年来,一些企业之所以发生员工不稳定,其中相当一部分也与沟通不畅有很大关系。通过参与管理,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关心度和工作参与度。
9、开展娱乐,增强满足感
开展一些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包括体育、聚会在内的各项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娱乐文化活动,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满足员工业余兴趣爱好,满足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的愿望,是员工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许多著名企业已经深刻注意到娱乐性活动开展对企业文化的作用。结合重大节日,适时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往往会在工作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远的不说,今年2月14日《青年报》刊登一篇文章《开“收心会”调整员工精神状态》,报道今年春节假期调整,上班族比往年提早一天返回工作岗位,虽说整体的休假天数并未减少,但是对这一天的差别,也有人感觉不适应,对此,不少企业领导绞尽脑汁,运用一些小娱乐活动帮助员工调整精神,使其尽快投入工作状态。一家国有企业早上上班时间刚到,就聚集大家一起开开心心搞个抽红包小活动,虽然花钱不多,但让人感到十分有趣,在此起彼伏的惊叹与起哄的热闹中,大家提足精神开始正式工作。其它企业也有类似“收心会”的形式。报道称,类似这种带有娱乐性“收心会”已成为一些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企业每年举行一些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的文娱活动,隔几年组织艺术节或举办运动会,将企业理念融于娱乐之中,既能陶冶员工的情操,又能融洽企业员工之间的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据笔者了解,一些有实力的跨国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外出开展娱乐文化活动,提高大家乐趣,使企业与员工更加亲近。
事实证明,文化理念的共识,关键在于员工的心灵沟通。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得好,往往能起到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作用。
10、加强培训,提高信任感
员工培训是推进员工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员工的内在需求。我们知道,如今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必然会被淘汰。所以要建设一支适应市场发展的员工队伍,必须注重全员教育,加强员工培训,在学习中领先一步。许多知名企业都把一流的培训作为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作为赶超竞争对手的主要战略。惠普总裁曾感言:“我们企业是加油站,不是员工榨油机”,因此所有员工加入惠普公司以后都会看到一个书面的学习计划,上面清楚地写明了什么时间、什么阶段要什么样的培训。培训是台阶式的,员工发展到不同阶段,就用不同的方式、内容培训。大家知道,进修培训是许多员工选择企业时看重的一个条件,员工都愿意留在一个充满个人发展机会的企业。员工认为培训是企业对自己的信任,有的甚至把培训看作是企业给予的福利待遇,视作个人收入。据百事可乐深圳公司对员工进行调查表明,有95%的员工经过培训表示愿意继续留在公司。由此可见,培训不仅提高技能,加深了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员工的信任感,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国有企业要积极整合企业内部文化资源,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集团应当建立和完善员工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内部文化设施建设,巩固文化教育基地。要注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一流的企业离不开一批与企业有共同追求、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员工。为此,培训工作首先要注重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要促使员工牢固树立“我与企业共生存,企业与我共发展”的观念,特别对新进员工更要进行企业价值观的灌输,以尽早达到与企业融合。
人的功能开发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每两年要更新专业知识,每四年要重建自己的基础能力”,所以企业要为员工增补能量不断提供服务和帮助,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制定科学培训计划,多渠道、多层次构建全方位的员工培训系统。特别是企业领导更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培训工作。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首先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总之,企业文化不是一般的信奉、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要实行的、付诸行动的价值理念。员工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累积的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实践。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体现在优秀员工文化。作为国有企业,更应把员工文化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可以相信,只要我们思想上切实重视,行动上真正落实,就一定能改变目前员工文化建设的被动状况,开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