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领导是中国式团队的核心

[类别:团队建设] [更新:05-02 11:31:36] [浏览:6557 次]


  用高压的政策,要求员工改变,并不符合安人的要求,也不符合人性化管理,员工会以不合理为由,加以抗拒。

  领导先修己,感化员工也自动修己。双方都主动修身养性,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外国有很多科学的管理理论,但是没有一个理论提到修己安人,这是中国非常特殊的原则。因为领导自己不能修身养性,就领导不好任何人。中国人的眼睛喜欢往上看,上司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中国人的眼睛。如果你的所作所为没有人在意,就表示你的职位较低;当你的职位越来越高以后,你讲的话,会有人帮你散播出去,你做的动作,会有人添油加醋地模仿。

  因此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不是要求你的技术领先,这是不可能的,也不是说样样做表率,那也是错误的。以身作则专指德行方面,比如,讲信用,处理事情谨慎,对人诚恳,等等。

领导要让干部觉得,面对你这样的领导,他们不忍心骗你,这样你就成功了。领导越不信任干部,干部就越有可能做对不起你的事,有句话叫做"管得越严出纰漏越大",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你既然怕我骗你,那我就骗你好了,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奇怪的心理。

  有个企业老板跟我说过,他经营了十几年,没有一个员工跳槽,因为他根本就没管过员工,而是做到让员工看到他就觉得不好意思欺骗他,所以他的员工都兢兢业业。这就是成功的领导。

  中国人都是很有良心的,如果领导的德行不够,员工就会认为:像你这样的领导,我对你讲良心干什么?下面这件事是我在一个企业亲眼所见的:有一个工人,看到自来水龙头没关严,他本来想过去把水龙头拧紧,但是转念一想,却把水龙头开得更大了。他说:"我本来想关上水龙头,但一想到我们老板的所作所为,我就改变主意了。"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修己安人的重要性。中国人只有"安"的时候,才会尽心尽力,各负其责,将自己所有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当中国人"不安"的时候,就开始动"歪"脑筋了,因为他要生存。中国人无定性,随时会变,可以做好人,也可以做坏人。而且中国人好起来比谁都好,坏起来比谁都坏,这个转变的关键点就在于"安或不安"。

  坚持原则才能配合默契

  "坚持原则"有三个含义:

  原则不可乱改

  随便改原则,那不叫变,而叫乱。建立企业肯定要制定几个基本的原则,领导要让干部理解这几个原则,这样他们才知道怎样与你配合。领导与管理的意义不同,领导就是配合,即不用三令五申,上下级就可以彼此配合默契,而配合默契就等于提高生产力。比如,在生产企业,工人之间配合默契,生产就很顺利;产销环节配合得好,流程就很畅通。企业中的所有环节都离不开配合。

  坚持原则就是守住几个原则,永远不会改变,原则以外的东西要分析,该变的就变,不该变的就不要变,否则没法配合。有的企业,干部总是猜领导的意思,而且经常错得离谱;有的领导也很奇怪,骂照章办事的干部不创新,骂不照章办事的不守规矩,这都是没有默契的表现。而培养默契,就要明确地告诉干部,除了这些原则以外,其他的都可以见机行事。

  按原则去判断

  领导在交代干部任务之前,要先交代原则,让干部根据原则来判断是否胜任。领导最怕干部"好、好、好"地乱答应,到时候却不能完成任务。这时领导会很生气,不是气他们没有能力,而是气他们耽误了工作。如果干部碰到难题,就要明白地告诉领导,领导会想其他的办法解决:要么找其他的干部做,要么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就从外面聘请专家。在一开始,凡事都有转圜的余地,而干部明明完不成任务,还硬着头皮继续做,往往延误了时机。如果领导为此事生气,就要把原则对干部分析清楚,这样他们会知道下次该怎么做,否则他永远也搞不清楚错在哪里,却认为你喜欢骂人。

  碰到干部做错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干部自己反省,要让他自己想明白错在哪里,领导不能开门见山地批评干部,中国人惯会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你有来言,他有去语。这样一来一往,就变成内斗。

  对待干部,领导要智取,不可力敌。干部有错,让他自我检讨。你指出他的错误,他就会找一万个理由来推卸责任。久而久之,如果你把干部叫来,他自我检讨,你就成功了。如果他一脸轻松,毫不在意,你就失去领导的意义了。让干部体会到"伴君如伴虎",这才叫全面控制。

  把原则讲清楚

  我最佩服汉高祖的约法三章,约法三章非常有实效。领导与干部之间约法三章,会一劳永逸;否则的话,干部天天猜你的想法会很辛苦,而且经常出错。

  严管勤教是领导的责任

  《三字经》里有句话:"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用在企业里再合适不过。

  现在有些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疏于教育,直到孩子犯了无法弥补的过错,才悔之晚矣。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中国古时候称自己的父母为"家严"、"家慈",是很有道理的。夫妻两个人,父亲要做"黑脸",对待孩子严一些;母亲要做"红脸",对待孩子慈爱一些。父亲严厉是帮助母亲管教孩子,母亲一旦管不了小孩的时候就拿父亲吓唬人:"你再不乖,你父亲回来你就知道后果了!"母亲可以随时出卖父亲,但父亲不能出卖母亲。如果父亲对孩子说:"你母亲告诉我,你今天做了哪些坏事……"这样就完了,孩子会认为别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在家里没有温暖。聪明的父亲会假借别人发生的事情来教育小孩,小孩一听,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庆幸父亲不知道,自己偷偷改掉,免得受惩罚。这样,一严一慈,孩子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在企业里也应如此,基层干部要"柔"一些,高层干部要"凶"一些,因为基层干部与员工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太凶了,就会让员工反感。如果员工受了委屈,基层干部要会安慰员工,让员工感到自己和他们是同一条战线的。

  领导对员工严管,是一种责任。所有的员工、干部都是把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献给你,如果你没有好好教育他们,就是不负责任,误人子弟。

  中国人讲人性管理,讲中国式管理,绝不是说马马虎虎地管理,大家混日子,敷衍了事。这样做,害人害己,对待员工一定要严管。只有严管还不行,还要勤教,不教而管,就是虐待。

  领导千万不要随便惩罚员工,如果员工做错,就惩罚他,你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员工第一次做错,要慢慢说明他为什么错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该如何补救,怎么改,这就够了。如果员工第二次犯同样的错,就不要轻易放过他,但是也不能太严格,毕竟只是第二次犯错。这时,领导要告诉他,再一再二不再三,如果有第三次的话,后果自负,因为那时所有人都不会原谅他,而不是你不原谅他。这样做,就会渐渐形成一种风气,员工也知道了有错必改。

  惩罚应针对屡犯者,而不应针对初犯者。初犯就受到重罚,那就没有人敢做事了,因为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无所事事,这个企业如何能发展?

  逐渐放手才能培养干部

  一个人到底是圣贤还是凡人,关键在一个字--"无","无"的程度高,他就是圣贤,"无"的程度低,他就是凡人。就像出门不带钱的人才是有钱人一样,一辈子老在"有"这个层次打转的,其实很可怜,就是我们所讲的"想不开"。非要抓住权力不放的领导,身心疲惫,你要权力干什么?你认为"有"就有,你认为"没有"就没有;人家尊重你,你没有也等于"有",人家不尊重你,你"有"还是等于没有。其实"有"和"没有",是如影随形的,是永远并存的,不可能割裂的。

  一个领导在创业初期,确实应该亲力亲为,带领大家一起奋斗;但当企业走上正轨后,领导就要逐渐放手,将权力移交给干部。这就像教小孩走路一样,当一个小孩蹒跚学步时,你扶着他,他才敢走路,如果你一开始就撒手不管,小孩就会摔跤,以后他就不敢走。等他渐渐走得稳了,就要放开手,让他自己去尝试,如果此时你还不放心,还要扶着他,那他一辈子都不会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领导是中国式团队的核心》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