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提出薪酬要求要有依据在面试阶段,特别是在复试过程中,招聘单位都会问应聘者:你对薪酬有什么要求?这个问题尽管看起来很好回答,但事实上却暗藏玄机。如果应聘者回答:我没有什么要求,依据公司制度就行。那么,则显露出应聘者自信不足。而如果要求过高,则又显得自负轻狂。那么,究竟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薪酬要求呢?
薪酬要求要综合考虑四点:一是你自己的从业经验和自身实力。这个主要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如果是跳槽,那么过去的收入是你的一个衡量标准。如果是刚毕业,也不要模糊,要清晰地提出一个自己的标准来,但一定不要自恃过高。二是要考量你应聘的所在城市、行业及企业规模大小。通过你前期掌握的信息,往往是可以大致判断一个企业的薪酬标准的。三是要判断你在本次面试中的表现以及用人方对你的满意度。一般而言,薪酬问题考官往往会在最后提出。而如果考官向你提出了这个问题,则表明对你是比较满意的。那么,以此为前提,在薪酬要求上则可以稍微的虚高一些。四是你要在自己的心理要求标准和这个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上做权衡。也就是要把眼光看得远一些,如果企业能给你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而且也有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那么,暂时放低一些标准,也不失为上策。
如果你对如何提薪酬要求实在没有把握,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当对方提问之后,你反问:我想先了解一些咱们公司对这个岗位的薪酬制度是一个怎样的设计?先让对方讲,然后再酌情回答。NOTE:找工作的过程中,将薪比薪是需要的,但要记住,放眼长远,正确的选择才能让你的职业生涯薪薪向荣。
八、把握主动提问的机会“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往往是面试过程中留给应聘者的一个提问机会。很多应聘者往往会轻易放弃。王瑞东前面已经说过,面试是平等的双向选择。作为应聘者,你也有权利去了解对方。所以,在面试之前,要就你关心的问题认真准备。比如许多应聘者都会关心:是否双休、是否提供住宿和午餐、是否有休假、是否需要经常出差等等。尽管这些问题都很现实。但是,王瑞东认为,在主动提问环节,作为应聘者最应该关心的应该是这个企业的文化。比如:你将会在一个什么领导手下工作?目前这个团队是怎么样的?公司对员工的绩效评级制度、公司是否提供定期的培训等等,这些才是真正关乎你未来发展的现实问题。NOTE:通往成功的路,不是在想象里,而是总是在施工中,只有脚踏实地投入其中,你才会找到自身的价值,一旦找到了自身的价值,那便是成功。
九、吃一堑,长三智,每次面试都要有所得找工作,面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一蹴而就,一举成功。大多人都会经历一些应聘失败。这个再正常不过了。关键还在于心态,如何从容的面的失败,如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这里分享一个案例:
小A: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应聘了多家企业的会计或出纳职位,都被拒绝了。因为这些企业都要求必须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她来到一家企业之后,面对考官说:我知道我不符合咱们公司的招聘条件。但是,我恳求您给我一次面试的机会。哪怕是让我多经历一次面试的失败也是好的。考官被她的真诚所打动。答应了她的要求。初试结束后,她对考官说:这是我的联系电话,我希望您能在面试结束之后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我有什么不足。我的这个要求可能对您而言有些过分,不过,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对了,这是2块钱,给您。因为您给我打电话是额外的,所以不应该话费公司的钱,这个电话费我来支付。考官听了小A的话,稍微停顿了一下。大家猜猜考官说了什么?——你把钱收起来吧,这个电话不用打了,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你被录用了。NOTE:愚钝之人,吃三堑长一智;平常的人,吃一堑长一智;聪明的人,吃一堑长三智。
十、面试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面试成功,仅仅是一份(新的)工作的开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职场的水,深浅不一,浊清各异。特别是对于刚出校门的童鞋们而言,真正的考验和挑战才刚刚开始。学校和社会的最大不同是:学校里,你有补考的机会(比如你挂科了),而踏入社会,这种补考的机会往往是很少的。所以,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是展开职场历程最佳选择。NOTE:大学里,一切都还是虚的,即使是实的(比如你获得的这个优秀和那个优秀的头衔和证书之类),背后也是虚的;相反,踏入社会,一切都是实的,即使是虚的,背后也是实的。踏入社会,关关都实,关关都难,关关都严。作者:王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