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管理文化的三个火枪手

[类别:企业文化] [更新:05-02 11:20:54] [浏览:6482 次]

    美国曾经出现过一个事情,有人推荐退休的克林顿去哈佛去当校长,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哈佛拒绝了他,认为他没有资格当校长,大家知道,克林顿连续两任的总统是做的非常漂亮的,美国经济发展非常好,但是哈佛的教授委员会竟然拒绝了克林顿去当校长,说明什么呢?

    说明校长在某些角度并不比一个总统好当,学校管理一定有它自身的特点。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比如说蔡元培时期,中国人都很怀念,特别是我们做教育的、在座的人,恐怕很少有人对蔡元培会表现不敬,但我想问的是,蔡元培时期的教育总长是谁?

    蔡元培时候的副总统是谁?我们可能都不知道,我们也不需要知道;但是,我们深深的记住了蔡元培,因此,我说,我们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官,但是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家未来得历史价值,我个人觉得不低于这个时代的政府首脑,如果从地区来说,一个地区的教育家,也不低于地区的首脑。

    跟美国克林顿不能到大学当校长的道理是一样的,真正成为一个教育家,比一个地方首脑可能更难。所以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学校的管理可能比其他的组织的管理更难,从历史来说,它可能影响更深远。

    管理格式化,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坚持,最终可以形成一种文化。管理文化首先是管理的格式化,格式化真正的意义是指管理当中形成的某种特征尽可能的固化下来。不管是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学校也好,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总有它共性,有其共同的特征,其中有一个特征就是管理的格式化。

    管理要尽可能使它变得大家都熟悉其中的一些套路,常规的做法是什么,并且把这些做法能够坚持下来。你不能说,我是高校,我是教授,我就不管这个。

    管理一定分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人治,就是靠领导的魅力,靠个人的影响力和权威,常规的思维认为一个人物可以管好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这是管理的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法治,就是靠规则来管理,靠一个体系、一个机制来管理一个组织,包括企业、学校;

    第三个阶段,我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我们把它叫做“文治”,管理不依赖哪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规则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整个组织在文化的引导下自觉自发的向前走,这是最高的境界。

    学校管理,其实我是不懂的。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我觉得中国企业绝大多数目前正处在由人治刚刚进入到法治阶段,离文治相差太远。那么,管理文化怎么形成,如何用文化来管理一个组织,这个问题非常值得讨论。

    执行力不是员工一切行动听指挥,想想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时代,老百姓听不听话?主席一呼百应,百姓绝对听指挥,但命令本身有问题,百姓又太听指挥了,把不合理的命令切实执行,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跑越远,结果更可怕!

    管理说到底首先是要“服务”的。你给员工下的指令和提供的支持不符合实际,员工就不愿意执行,要么明目张胆的抗命,要么消极怠工。命令本身切合实际,再加上员工的切实执行,才可能有执行力。当领导抱怨执行力的时候先要反思自己的“指导力”——你的市场决策是否正确!

    该行在管理实践中,在把管理当作一项工作时,抓住了“人”这个核心,在把管理演化成一种文化时,抓住了“坚持”这个关键。围绕一个核心、一个关键,该行谱写了管理“三部曲”。

    第一部曲,用“五个坚持”抓班子。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打铁还需自身硬。该行注重通过“五个坚持”抓好班子团队修炼,即坚持把“学习”养成一种习惯,坚持把“互信”变成一种力量,坚持把“清廉”形成一种品格,坚持把“激情”炼成一种精神,坚持把“创争”化为一种追求。通过这“五个坚持”,较好发挥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班子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不管哪一批,都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没有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

www.liushuye.com

    第二部曲,用“五个懂得”带队伍。新形势下基层央行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人,难点也在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该行坚持抓好“五个懂得”思想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通,一通百通;思想不通,一窍不通。

    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该行通过每年的“三心”教育、读一本好书、思想发动,心理疏导等活动,教育引导全行干部职工“懂得珍惜、懂得进步、懂得感恩、懂得责任、懂得团结”,使干部职工修炼自我,陶冶情操。尤其鼓励向善从善,努力做到“四善”:即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从而保持一种健康阳光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这支队伍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分子和感人事迹:有获省、市劳动模范的,有获上级行业务能手的,有推荐至中央文明委“中国好人榜”的,更有全体女职工坚持二十多年以来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寒冬时节,新余入行年轻大学生用自己的爱心为流浪人员送食品……

    第三部曲,用“五项活动”建文化。该行紧紧围绕央行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培养人。

    一是提炼精神。2001年,通过全行干部职工反复讨论,形成了以“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新余人行精神”,使其成为全行干部职工工作中践行的行为准则。

    二是谱写行歌。2002年,谱写了《新余人行行歌》,每逢周一晨课和全行性重大活动,全行都要唱响行歌,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配发行服。要求每周一和重大活动时,全行干部职工统一着装,增强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是佩戴行徽。坚持每天佩戴行徽,时刻提醒全行干部职工应该履行的职责。

    五是长期坚持开展“六个一”文体活动,即每天一次工间操,每周一次晨课,每月一次晨跑,每季一次工会(党、团)组织活动;每半年一次全行性大型文体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使文化建设更具广泛性和趣味性,并不断潜移默化。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